太子盯著匈奴使者看片刻,一行人身上沒有霧霾也沒有金光,就是尋常人。但其中一人氣色不好,太子仿佛聞到了死人氣。太子同他們把酒寒暄的時候,提到他們氣色不好,是不是因為急著趕路累的。他們恭維大漢疆域遼闊,看到高大的城墻以為到京師了,結果只是邊關小城。他們沒有想到長安離草原幾千里云云。
太子一派仁君模樣,笑著令宦官進宮招太醫。匈奴使者臉色為之一變,太子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安慰他們,不必擔憂,太醫給陛下、大將軍和大司馬看過病,醫術精湛,一定可以藥到病除。匈奴使者言,他們沒病。太子表示沒病也無妨。大漢有句話叫,是藥三分毒。沒病不可用藥。大漢也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太醫也會開食療方子。
太子把話說到這份上,匈奴使者自然不好拒絕。午飯結束,典客陪匈奴使者前去驛館等太醫,太子進宮請老父親給邊關下旨防匈奴來襲。
劉徹對兒子的安排很不滿,他終于等到匈奴降漢,兒子竟然讓他等,等匈奴使者忍不住請求和談的時候再見他們。
聞言,劉徹沒好氣道“又想作甚”
“匈奴使者看起來時日無多。”
劉徹不禁坐直“主使”
太子點頭“倘若水土不服,他可以坦白,比如在草原上喝慣了奶吃慣了肉,到此地喝不慣白水,吃不慣蔬果。但他說自己身體無礙。兒臣擔心他來之前就知道自己無藥可醫。兒臣相信人死在長安匈奴單于王也不敢趁機揮兵南下”
劉徹接道“他可以趁機把匈奴各部落團結起來同仇敵愾”
“是的。倘若能借此在邊關討到便宜,匈奴各部沒了紛爭,一心休養生息,不出十年又可稱霸草原。”
劉徹沉吟片刻“如果你是匈奴單于王,你會怎么做”
“機會難得,令各部落聽我號令,讓漢廷血債血償,入侵邊關燒殺搶掠。可他們能想到這種計謀,想來日子不好過。沒錢沒糧,他們也不敢孤軍深入。離匈奴最近的邊城危矣。”
劉徹轉向黃門“宣大將軍”
太子不支持劉徹大興土木,劉徹這幾年攢了許多錢不用心癢癢,近日又想在邊塞設郡,擴大大漢疆域,把關中貧民遷過去。
國庫有錢也是因為關東無需朝廷救濟,黎民百姓還舍得用糧食抵稅。早兩年朝鮮王殺遼東郡守,關東平民憤怒,請求朝廷派兵,財大氣粗的他們還表示由他們出糧草。漢軍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沒開打朝鮮內部就把王殺了,臣民降漢。
雖然劉徹去年也跑出去待幾個月,但他出巡有地方官吏接駕,劉徹也有私庫,無需國庫出錢。關中也沒有出現大災大難。今年就能把長安各地糧倉裝滿。
這種情況下也不怪劉徹嫌兒子什么都管。
“舅舅領兵”太子問。
劉徹輕笑“殺雞焉用牛刀。”隨即拿出地圖,在邊關畫幾個地方,“朕打算在此處設郡,令大將軍調兵。將士們先過去修城墻。”又指朔方等地,“朝中許多將士閑著也是閑著,朕想令他們在此屯兵開荒。”
太子算一下“這么多人,平攤下來邊關一丈一人啊”
劉徹點點頭“朕有錢有糧養得起。”
這樣也好。太子心想省得他又想大興土木。在太子看來一個皇宮和一個上林苑就夠了。老父親還有甘泉宮。再修住的過來嗎。
劉徹覺著他辛苦多年該享受了。可兒子得了寶物就給他,拿人手短,是以劉徹也不好獨斷專行。
屯田開荒吃用不愁,養不起孩子又不舍得賣子的人家都支持兒子到邊關待幾年。翌日昭告天下,黎民百姓無人反對。
有些地方的人生活好,寧愿交重稅也不愿服兵役。太子考慮到這點,請老父親在圣旨上注明,到邊關一年者得賞錢一貫,兩年者得兩貫,糧食高產歸邊關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