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你如果學會了,父親不在家,你也可以帶著奴仆自己出去買。”
還有這種好事嗎。
小孩的眼睛一下亮了。
太子點頭。小孩猶豫著問“今日還去嗎”
“今日先去。回來跟母親學識字數數。早日自己出去買玩具。”
小孩乖乖點頭。
太子也沒指望他記下。未滿三歲的小孩就算記住又能記幾日。他不厭惡學習,知道學文識字有什么用就夠了。
買東西的時候太子從他手里拿錢,數給他聽。東西拿到手,小家伙一臉好奇地問“父親,幾錢呀”
太子掰著他的手指教他。
半道上碰到昭平君的幾位好友。太子見他們滿頭大汗,告訴他們不必著急,烏孫使者和暨陽公主出發前一日湊齊就好了。布料可以是前年的,亦或者更早以前的。沒有磨損沒有蟲子便可。
三人震驚,不是這兩年最時興的也行嗎。太子笑問“烏孫都沒有絲綢,他們知道哪年時興什么”
三人拿到太子給的底價時,確實只想賺個辛苦錢。太子此言一出,三人才意識到這是個美差。沒有新布作對比,所有陳布就是新布。
雖說長安布商沒有多少往年積攢的布料,可時間寬裕,可以去洛陽、蜀郡等地調布。
三月底,三人就把布湊齊了。太子考慮到草原上樹少不善耕種,織布做紙只夠烏孫王室用的,就沒吝嗇,養蠶做紙的匠人各十名。還送他們幾套工具。太子告訴使者,這些人是大漢天子給暨陽公主的陪嫁,不是給烏孫國王的。
太子又給公主挑一千名匈奴人。
四月初八,宜嫁娶,暨陽公主拜別帝后,離家遠行。暨陽公主也不想嫁給老烏孫國王,她稍稍不舒服就要停下休息,名曰帶的蠶該吃桑葉了。
烏孫使者無法拒絕。等一行人過樓蘭,再往西北進入烏孫地界,使者收到消息,老國王病逝。暨陽公主心里高興,面上悲傷,問使者她是不是得回漢廷。
這哪能回去。烏孫使者快馬加鞭面見烏孫國王孫子,建議其盡快繼承王位,娶漢家公主,向大漢天子道明實情。
五月底,劉徹打算移駕甘泉宮之際收到烏孫新王陳情表。劉徹雖然知道老國王沒幾年好活,也沒想到這么趕巧。老國王孫子雖然也有三四十歲了,縱然他早逝,也可保烏孫十年無憂。
烏孫不支持樓蘭等小國,樓蘭等西域小國就算敢侵擾大漢邊關,大漢也無需派霍去病,一個趙破奴或公孫敖足矣。倒是匈奴想趁著烏孫新王叔父不服新王之際搞事,偏生這時候他們自家出事了,伊稚斜單于之子子烏維單于死了。
劉徹看到奏報一高興不走了,去上林苑避暑。
上林苑離皇宮近,太子令御史把奏章送去上林苑。太子沒閑三日,上林苑黃門來接太子。小劉進抱著父親的腿不讓走,太子令宮人給兒子收拾衣物,他松開父親朝馬車跑去。小孩的小短腿竄的快,太子不禁罵“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