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想想天子對兒子的疼愛“陛下應該不會同意。聽大將軍的意思開工后去病會帶騎兵出關巡查,以防匈奴或樓蘭使壞。屆時關中沒了主事人,太子得留在關中接錢接物。”
掌事宮女
不禁說“不出關就沒什么事。史良娣可以當小皇孫隨陛下出巡去了。”
“明日你告訴她吧。”衛子夫覺著兒子有可能陽奉陰違。不過她相信兒子有張良計,陛下有過墻梯。
太子等過了清明再啟程并非要隨天子祭祖。二月初五,下午,太子令人宣兩位表兄以及一位表弟衛不疑。初六,休沐日上午,長安城中大小茶館酒肆接二連三響起驚呼或爆笑。
好奇之人走到酒肆窗戶邊,看到有人一臉恍然大悟,“原來陛下令冠軍侯增守陽關并非西域小國蠢蠢欲動。”接著有人附和,“不愧是陛下,商城修到樓蘭城門口,看以后誰還去樓蘭城。”
有人興奮地結結巴巴,“最最最重要一點,進城無需交稅。”有人聞言不禁說,“不交稅但不許沿街售賣,得租朝廷的房子。”
“不就是租鋪子嗎。鋪子再貴還能一日一成財物”
這個一成財物是指大漢商人每次到樓蘭都得拿出一成貨物作為過境費。如果一年去樓蘭次,那就得給次一成貨物。
上酒的伙計接道“一年一成還差不多。”
“也沒有這么少。”
掌柜的搖頭“不少了。陛下那么精明不會要太多。新城里頭要什么沒什么,你們出一趟貨給朝廷一成還不如多走百里去樓蘭。”
“這樣算跟東西市差不多。要真是這樣,我明兒就弄幾車貨去新城。”
“新城才挖地基,去干什么”
“我也是隨口一說。不過也快。聽說十萬兵卒挖地基修房屋。十萬人啊,磨磨蹭蹭,一日一尺,三伏天來臨前也差不多了。”
“可城里又沒有西域商人,我們拉著貨物過去賣給誰”
劉徹早就考慮到這點。開工的時候得由懂風水的術士盯著,術士抵達陽關之日,霍去病也收到天子口諭,令他抽出幾支人馬把新城政策寫在紙上,發給關內外各酒肆客棧。
單單不收進城費用這點就很吸引人。常在邊關活動的商人也清楚大漢天子為何這樣做,被樓蘭氣的。所以邊民相信這一點是真的。
長安酒肆閑聊的人中有長平侯府家奴,該家奴一臉神秘兮兮地問“可知陛下為何要在樓蘭南邊修新城”
“還能為何聽說典客這一年月月給樓蘭去信,催促樓蘭盡快破案。樓蘭當他放屁。天子何時被人這么無視過。”
有人附和“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陛下一貫做派。”
“聽你這話就知道你不了解陛下。陛下一貫做派是,你對我肝腦涂地,我用不著你了你就可以滾了。他人生中就沒有仁義二字。”
此言一出,滿堂喝彩。
長平侯府家奴嚇得大氣都不敢喘。
不愧是敢圍堵“長平侯”的黎民百姓,可真是什么話都敢說。
掌柜的擔心巡邏侍衛聽見,趕忙提醒眾人少說幾句。熟客也怕給掌柜的帶來滅頂之災,“陛下此舉擺明了不給樓蘭留活路。樓蘭國小也不會就這么算了。據說樓蘭身后有
匈奴人。不然陛下借給樓蘭王個膽子他也不敢這么干。”
“所以陛下令冠軍侯增守陽關。”
“還是陛下有先見之明。”
長平侯府家奴聽到這里急了“匈奴已經逃至漠北,那邊離陽關近,要是從北往南還得越過玉門關,匈奴輕易不敢過去,以后新城的房子肯定很貴。諸位知道去哪兒買房,找誰租鋪子嗎”
掌柜的不禁說“這位公子說的在理。”
長平侯府家奴趁機問“掌柜的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