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最后一節課總是格外讓人坐不住
清脆的下課鈴聲剛剛響起,林望野就光速收拾好書包。
初三1班任課老師前腳走出教室,他后腳就竄了出去。
要好的同學追到教室門口,大聲詢問。
“小林一起去網吧打游戲嗎”
“不去啦”
話音未落,少年就已經消失在樓梯口。
青春洋溢的身影掠過校園。
宛如一縷朝氣蓬勃的風。
在老地方找到路邊停靠著的私家車,林望野打開車門鉆進去,第一件事就是掏出兜里的手機連接電源線,眼巴巴等著基礎電量充到足以開機,急匆匆打開通訊錄之后卻在電話撥通之前掛斷了。
才下午六點,西格維爾那邊天都還沒亮。
著急歸著急,林望野猶豫許久終究還是沒有選擇打電話,而是從背包里掏出成績單拍了一張清晰度極高的照片,在微信聊天窗口發了出去。
奇跡小林圖片
奇跡小林進步啦
奇跡小林數學考了整整68分68分差一點就及格了
還是不要打擾他休息比較好
反正等他醒來,第一時間就能看到了
發完消息,林望野就把成績單折起來放回書包里,捧著手機恨不得馬上就能和心心念念的人說上話。
大洋彼岸太遠,十幾個小時的時差也太長了。
科學研究表明,人通常是從6歲之后開始記事,在那之前的記憶非常容易丟失。
而時淵當年出國的時候林望野只有五歲。
在他腦海中,那個時期的記憶非常模糊,從成長到對身邊發生的一切開始有深刻印象的開始,時淵始終都在國外。
但他這個人對林望野來說存在感極強。
從小到大,時淵從來沒有缺席林望野的成長。隔著上萬公里距離,音頻和視頻電話從未間斷。
林望野就像生活在時淵手機里的電子寵物。
每當閑下來,就花些時間精力哄一哄,買他喜歡的東西,聽他講想說的話。眼見他一天天長大,從天真爛漫的小朋友變成意氣風發的少年。
而對林望野來說,情感卻隨著長大變得復雜起來。
他并不陌生對方的模樣,在雜志或設計師網站以及視頻電話中經常能夠看到。
可是,這個人真切存在過的記憶卻只在他腦海中留下一個模糊的剪影。看不見摸不著的通訊信號,連接承載著這份沉重的依賴長達十年。
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始終扮演著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望野把時淵放在心中很重要的位置上。
又能清晰感覺到,那份情感不像對待父親那樣單純。
答案隨著成長呼之欲出,他卻望而卻步。
就像在一道錯誤的題目上寫了正確的答案,為了不被
人發現這難以解釋的結果,涂涂改改掩耳盜鈴地試圖遮掩,不敢去探究那到底是什么。
王小帥是林深專門雇傭的司機,平日里也不需要服務林總,唯一的職責就是接送林小少爺上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