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帝哪懂這些,還不是任由梁室和陸炳操作。
這下形式豁然明朗化,陸炳成了古往今來第一個身兼三公三孤的人。
雖然三公三孤如今并無實權。
可名望在。
官職和名望都夠了,接下來就只需等大兵圍困京都,之后讓幼帝禪位。
面對這樣的局勢,左相和那位老臣根本無法阻擋。
任你在朝中有多少心腹都是枉然,有兵才是王道,可惜的是,左相手上沒有多少兵,那位老臣也沒有,而心腹文臣武將中,墻頭草不少。
于是左相和那位老臣獨力難支。
只能等死。
不過兩人也沒閑著,開始尋找各種機會,瘋狂的刺殺甚至于明殺陸炳,這也是陸炳沒有時間去搭理住在鹽官鎮的齊平川的原因。
陸炳登基,還需要那位老臣和左相,是以他也沒還手。
絕對力量拱衛下,該干嘛干嘛。
完全無視左相和那位老臣。
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在五月中旬,隨著平日里駐軍陪都,禁軍三衛之一的天策衛大將軍陸方率領大軍進駐鹽官鎮,所有人都絕望了。
已經無人可用阻擋陸炳。
當另外兩衛抵達京都,就是陸炳逼迫梁室讓幼帝禪位之日,也是左相和那位老臣身死之日。
京都這邊即將改朝換代,信王和明王也沒閑著。
這倆王爺郁悶著吶。
各出了一萬精銳士卒,匯整在一起,由信王麾下的一位老將率領進擊鳳翔府的趙負商叛軍,本以為兩萬精銳擊潰前朝臨時拉攏起來的土雞瓦狗很容易。
誰知連吃敗仗。
連信王麾下那位老將軍都被趙負商取了人頭。
也是尷尬。
這還不算,趙負商趁機擴展勢力,又吞并下兩州之地,然后征兵,加上招降的潰兵,以及從各地匯聚而來的前朝勢力,兵力竟然達到了五萬之眾!
五州之地,五萬之眾。
已不容小覷。
信王和明王坐不住了,本打算再各出四萬精銳,由明王二世子梁晉帥兵平叛,必然能破趙負商,畢竟梁晉是年青一代中,最有望追趕百里青山的人。
然而……
隨著唐鐵霜手持太宗詔書的出現,這一切化為泡影。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京都若是有人要偷咱老梁家的祖宗基業,信王和明王你們兩個,還有那個不太聽話的魏王,你們趕緊發兵去打,打死了再說其他事。欽此。
這一段圣旨念出來,兩位王爺頭疼萬分。
無奈。
只能各自撥出一萬渣渣兵力,匯聚在一起去牽制趙負商,不讓她再繼續擴展勢力。
同時,大兵開撥。
準備勤王。
這倆為王爺當然不蠢,這個時候趙負商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能擊敗陸炳,然后就能成為京都的主人,以他倆的身份,登基自然是眾望所歸。
所以兩人的大軍走得很慢。
要登基,那也得幼帝死了才行,所以得先讓陸炳登基。
這種好事不能讓魏王知道。
是以那封太宗詔書,信王看過,本來想留下,不過他也知道,就憑他的兵力,無法擊潰陸炳的禁軍,還需要明王的配合。
明王也明白。
至于魏王,唐鐵霜曾說他不會去,二則魏王的兵力要鎮守西北荒人,是以不會動。
于是整個天下都在等。
等陸炳登基。
等幼帝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