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再聊些本朝之事,但說話這么會,又咳得厲害,只能乖乖躺回去休息,心中卻越發懊悔自己穿錯書。換個其它文,怎么會有這種死不掉又體弱的身體啊。
順便思考著,要怎么離開這建康城,去往北方近一點的地方。
纏綿病榻這幾日,蕭君澤才知道,他如今染上的,正是從魏晉時期鼎鼎就有名的傷寒疫,南北談之色變,由此誕生了五石散防寒。這病一直反復十余日,到九月初,這才勉強好轉。
但讓他意外的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八月三十時,皇帝改年號,這代表他合法性穩固,于是將幾個弟弟紛紛封王,幾個叔叔也加官進爵。
蕭君澤被他加封為臨海王、任職北徐州刺史,病好了,就得去就徐州。
其它幾個兄弟也都被分封各地,而先前那個想要杖打青蚨的宦官,是皇帝派到他府上的典簽。
“什么是典簽”蕭君澤拿著一把鋒利的匕首,一邊削木頭,一邊問,“怎得才到我府上,便如此頤指氣使”
青蚨便給他細講。
自魏晉以來,無論是八王之亂、還是劉宋的兄弟相殘,都讓皇帝對宗室無比猜忌,但不將緊要位置留給宗室諸王吧,又容易便宜了外人比如劉裕、比如蕭道成,都是這么上位的。
于是皇帝思慮妥協之下,就產生出了一個特殊職位“典簽”。
這本是王府中一個管理文書的小官職,但劉宋時,被皇帝安排心腹宦官擔任,用來監視諸王。
到如今,典簽的權利已經膨脹到宗王的命令必須有他們的印章才能生效,而且宗王還得和典簽打好關系,否則每年典簽回都城述職,在皇帝面前隨便嘴幾句,搞不好皇帝就一杯毒酒送過來了有些拒喝毒酒的宗王,就被典簽用被子悶死。
“所以,這些典簽不但會管理我的王府,連我的那個徐州刺使的官職,也要一并領了”蕭君澤有些失望,他還想悄悄培養一支私兵呢。
青蚨含蓄道“陛下初繼大位,想是欲收各處權柄。殿下還得與簽帥多多親近才是。”
意思是你才多大,本來你才屬于掛件,打著你的名義讓心腹去上任而已,不要真把自己當主人了,搞好關系,免得人家去皇帝面前打小報告懂么
“知曉。”蕭君澤敷衍地應道。
他才不擔心,明年蕭鸞就篡位了,他家的那個典簽熬不到回京城的時候。
見蕭君澤不以為意,青蚨立刻就急了“殿下萬萬不可輕忽本朝典簽,權勢極大,您到了徐州,便是吃一截藕,喝一杯水,都得典簽準許,如果典簽不在,那就得整日忍渴挨餓,甚至出門散步,亦由典簽準許”
他還給殿下例數典簽之惡,反正朝堂之上,沒吃過典簽虧的諸王,一個都沒有。
蕭君澤聽得眉頭微蹙,看起來,這是他求生路上,第一座大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