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少年驚喜無比地拿起紙,目光閃動,“真的嗎”
“嗯,聽說是那位坊主的恩德。”中年漢子想說要學的話,每天是要給一個鹽錢的,但這機會太難得了,他辛苦一點,讓孩子能學到字,就是天大的幸運了。
阿瑰用力點頭,小心地將紙筆入下,出門把自己的臟手洗干凈,這才敢去撫摸那筆了紙。
同一時間,工坊的一處小窩棚,七八個小乞丐正縮在這,分享著他們從水磨房出的污水里撈出的糠粉。
“回頭我們要多撿一些鐵。這個冬天應該就可以熬過去了。”一個小乞丐正數著手上的鐵塊激動的說。
“是啊,他們的爐渣里還混著好多的鐵渣。只要咱們能多尋些,送給鐵匠鋪,就能活下來。沒準過兩年就能攢下一筆錢去,買一塊地了。”另外一個小乞丐也熱切的道。
“只要咱們能再長大些,就能進工坊了,好想快點去上工啊。”
“要是爹娘還在就好了。他們要是能多堅持幾日。咱們就不用流落街頭了。”一個小男孩低聲抽泣道。
此話一出,一群小乞丐們都沉默了下來。
朝廷遷都,大量的平層貴族來到洛陽,圈地占田,他們的小村子不知怎么的就變成了別人家的田地。連著他們也同樣成為別人的奴仆。
如果只是這樣還好,當奴仆比當丁戶日子能過得更輕松些。
可是今年夏天大旱,主家催收又緊,不給救濟,他們無奈只能逃荒。
可是還未靠近洛陽城。父母親族就因沒有路引私逃鄉里為由,被捉去修石窟寺。他們也不知道石窟寺在哪里,只能流落鄉里。好在及時找到了河陰鎮,這才能活下來。
這個城外還有很多都會他們一樣無家可歸的人,在這里討生活。
“早點睡吧,明天還要繼續去敲炭渣呢”
小孩子們擠在一起,閉上眼睛,雖然還是腹中饑餓,卻期盼著明天。
十月十五,洛陽下起了第一場小雪。
元宏正十分高興地召集了洛陽所有的公卿大臣,本來只是打醬油的蕭君澤也被拉來湊數這讓君澤十分不高興。
他被迫穿上了一次都沒穿過的改制官服,四品少卿的官職正好是紅衣,方心圓領,頭戴罩帽,加上放量大,用腰帶一束腰,襯得他本就驚艷的容貌多了十分的端莊,這一路走過來,不知引起多少抽氣聲。
而在上方的孝文帝絲毫沒發覺他的不悅“今日召諸卿前來,是有一件喜事。”
于是示意身邊侍者,拿出一封上表,大聲地念了出來。
上表里,是任城王元澄如何帶病出征,在雁門關就看清楚了平城叛軍的虛實,同時果斷出擊。將穆泰陸睿等一干亂臣賊子一網打盡。在極其輕微的影響下平定了這一次叛亂。
意氣風發的孝文帝以極高的評價稱贊了自己王叔這一次出征是如何的英明又歷數了亂成賊子的忘恩負義,讓他如何如何失望。并且表達了要親自去平城舊都審判這些叛賊的心愿。
滿朝文武當然沒有反對的,紛紛稱贊吾王英明。
蕭君澤在一邊聽得打瞌睡。
好不容易等孝文帝的躁動平息,正想隨著大流跟著群臣一起退潮,他卻被單獨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