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君澤很欣賞蕭衍的勤奮和聰慧,若只是當宰輔,他節儉自律,是最好的人物。這世上誰都能相信佛法,相信人性本善,唯有皇帝不能相信。
因此,蕭君澤覺得可以和蕭衍辯一辯。
這并不難,后世能值得一說,在人性和邏輯中辯駁的材料實在太多,蕭衍這種聰明人,只要不魔怔,一切好說。
江陵很快便倒了,蕭衍一到自己的大本營,立刻召集部下,給蕭君澤介紹了自己的心腹。
包括張弘策、呂僧珍、王茂、柳慶遠、吉士瞻等人。
當知道這位少年便是臨海王蕭昭澤之后,蕭衍的心腹們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
不是,老大,這和你說得不對啊,我們不是準備跟著您造反么,怎么一下子變成一個不知道真假的小孩子啊他毛長齊了嗎
蕭君澤居于上位,自然看出了諸人的迷惑,不由向蕭衍微笑了一下。
蕭衍迅速道“你們不可無禮,臨海王殿下雖然年幼,卻早是本官效忠之人,不只如此,崔慧景、王敬則、陳顯達將軍,都已經效忠臨海王,只等大旗一舉,便會依附,與我等一同攻打建康城。”
這個雷太大,一時間,眾屬下神情恍惚,看著蕭君澤的神情,如同看著一個妖怪。
脾氣最急的呂僧珍更是直呼“這怎么可能”
蕭衍怒道“殿下面前,豈能如此無禮來人,把他拖下去,軍法從事”
蕭君澤笑道“不必了,叔達,他們都是你的臣子,不必向我效忠。”
蕭衍正色道“等殿下入朝登基,撥亂反正,這率土之濱,皆是王臣。”
“那也等入主宮城再談,也不遲,”蕭君澤隨意道,“天下,是世家的天下,君王,不過是世家的共主,沒什么可稀奇的。”
有蕭君澤的加入,蕭衍很快便樹起大旗,他有甲士一萬多人,戰馬一千余多匹,大小船只三千。他將蕭君澤介紹給了自家部下,并且向天下人發布檄文,將立齊武帝之孫、郁林王之弟,臨海王蕭昭澤為帝。
蕭寶卷知道這消息,大怒,讓離得最近的崔慧景討伐叛逆。
大軍順長江而下,直達數百里外的郢州,而郢州之主崔慧景嚴陣以待,臨海王失蹤那么久了,我怎么知道你身邊是不是臨海王,你要過來,別怪我不客氣
但當大軍到達郢州城武漢后,崔慧景不但命令諸軍不得出手,還主動帶著親衛前去迎接,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看到蕭君澤的一瞬間,頓時熱淚盈眶,大喊一聲殿下,猛虎跪地,淚如雨下“殿下,真
的是您啊,
老臣有生之年,
居然還能再見武帝血脈老臣愧對武帝、愧對高祖啊”
蕭君澤心里直翻白眼,卻不得不親自上前,扶起這位“忠心老臣”,好好一番寬慰。
蕭衍在一邊感慨學不來學不來,他自視甚高,實在沒辦法如此圓滑。
崔慧景痛哭之后,自然一番效忠之言,還將自己的親衛留下送給殿下,同時,回到自己軍中,召集手下軍主。
他對軍主道“我受高祖、武帝厚恩,只是明帝勢大,才不得不委身為其下,臨海王殿下光復帝位而潛伏于朝廷,如今,那偽帝昏庸狂妄,讓朝廷綱紀敗壞,我匡扶家國危難,拔亂反正的日子就選在今天了,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建立擁護皇帝的功業,安定江山社稷么”
得,這位臨海王殿下已經得到崔、蕭兩位刺史的擁護,他們難道還能說不么
于是,在郢州,崔慧景與其部下一個原地轉身,跑到蕭君澤麾下,還順便送了蕭君澤一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