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沒有戰事,不必擔心家中丁口被一抽再抽,南北兩朝,百姓造人的熱情便不可抑制地迸發出來。
這個時代,養孩子的成本極低,只要能喂一口飯,便是他的福分,也不需要看顧,平時放在家中,只需要養到五歲,便能用來燒火撿柴,再大一點,便能煮飯割草,剩下的幾十年,都是可以為家中貢獻的。
崔曜主政襄陽十余年,豁然發現,這十幾年來,雍州百姓的數量幾乎翻了三番,達到七十多萬戶。
這讓他驚訝又惶恐,畢竟按比較低的一戶五口來算,也有三百余萬了,要知道,北魏二十多個州郡加起來,也才三千多的萬丁口啊。
蕭君澤對此倒是不意外,移民加人口的自然增長,會有這個數量,估計還是沒算那些山民蠻人加起來。
再說了,這點量,也就是后世一個地級市數量,雍州可是有后世湖北的面積呢。
養得起。
再說了,養不起,可以向南邊搞開發啊,如今這點開發才哪到哪呢,他想湊了十幾萬人去爪哇島種棕油的人都抽不出來呢,還只能搞交州想辦法。
過年時,蕭君澤還畫了一幅圖,讓書院按比例做出來,弄了兩個小自行車,準備做他們明年的生日禮物。
這年代的自行車,鏈條、條輻、彈簧、滑輪、車輪都可以做出來,但車胎、剎車卻是沒有辦法的,不過這沒有輪胎的木輪子本身騎起來就很費力,速度也不可能快,所以兩狗要是摔痛了,應該是可以學會用腳剎的。
帶著坑兒子不嫌事大的心思,蕭君澤一邊把三狗抱在膝蓋上玩,一邊笑著把圖紙畫了出來。
也算是給他們添加一些童年回憶。
三狗不知道爹爹畫圖時那帶著壞心的笑是什么意思,只是拿被啃濕的小胖手,在圖紙上按下了一個明顯的小手印。
轉眼之間,新的一年便不緊不慢地來到。
三月的時候,北魏傳來消息,無子多年的元恪終于有了兒子,皇子詡由胡充華生下。
元恪大喜之余,加上崇佛之心,又想到宮中女子害怕死亡而不愿意生下子嗣,于是廢除了北魏子貴母死的傳統。
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朝臣還是沒有太過反對畢竟就算母親死了,孩子總要有人照顧,先前的孩子的養母又有哪個是省油的燈,馮太后不一樣崛起了么
因為不是親生的,先帝的父親讓她毒死,先帝元宏還差點讓她廢了。
所以,宗王里,
反對的也不多。
蕭君澤收到這消息時,有些感慨。
北魏的整個歷史,都頗有一種黑色幽默,拓拔燾想盡辦法壓制漢人,但漢人依然成為北魏的頂層,元宏想要漢化緩和民族矛盾,但北魏卻最終死于另外的民族矛盾,元恪放過了胡充華,但最后,卻是這位胡太后親手送走了北魏。
這世界,真是有趣啊。
當然,有趣歸有趣,事情還是要做的。
蕭君澤又翻開另外一側消息,那是北魏花了許多的時間,都沒有找出緩解元恪之疾的辦法,只能私下購買南朝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