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中,如今一片混亂。
按理,劉騰和元叉雖然挾持了小皇帝,但他們這股政權的合法性是非常低的。
畢竟小皇帝沒有親政,那么,在“皇帝下落不明”時,作為執掌大權的胡太后,是有權利重新在宗族中挑選一位,立為新皇帝的,比如比如元懌本人,他是先皇的親弟弟,如果小皇帝沒了,那么,他就是第一順位。
但是,問題也就在這里,元懌并不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胡太后也嘗到過權力的甜頭,當然不愿意立一位正值盛年的皇帝,更別說如今在金墉城里,還是她的親生兒子。
于是,一時間,洛陽朝廷里,居然沒有一位皇帝撐著場子,反而是劉騰在挾持皇帝時,帶走了玉璽等物,反而可以名正言順地邀請四方勢力勤王。
朝廷之中,如崔光等漢人勢力本身也不是很愿意支持元懌,但礙于他們沒有武力,還是了財力和表面上支持他們本來的打算,也是誰贏就支持誰。
于是,元懌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洛陽的鮮卑勢力,但他們的要求就更讓元懌為難,他們這些鮮卑舊貴想回到平城,回到原本那個以鮮卑勢力為貴的北魏王朝。
這題太超綱了,元懌不得不求助于年長且有計謀的任城王元澄。
元澄當然是支持元懌的,但他的身體大不如往日,他也看出來,如今局面一個不慎,對元氏宗族而言,便是大難,于是他果斷出手,將胡太后先行軟禁,然后以太后詔書,派兵圍困金墉城,同時派人暗會元叉,表示你也是元氏宗族,何必與那劉騰同流合污,你家眷父母都在京城中,你又是太后的的妹夫,只要向元懌道歉認錯,把罪行都丟給劉騰,這事便算揭過去了。
元叉本就不是什么忠義之人,這次的大亂將他嚇破了膽,于是糾結之后,果斷就想背刺了劉騰,想要帶小皇帝離開金墉城,但他行事不密,卻劉騰察覺,不但沒能帶走小皇帝,還被大怒的劉騰直接殺死,尸體丟棄在宮墻中,無人收斂。
就在劉騰絕望之季,爾朱榮帶兵馬趕到了。
這并沒有引起洛陽勢力的多大的戒備,畢竟爾朱榮這些年雖然官運亨通,但各地到底只是一個雜胡的胡酋,這樣的人物,實在上不了臺面,平時干的,也都是臟活累活。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爾朱榮那不足一萬的騎兵,幾乎是瞬間,就把圍困金墉城的兩萬多的禁軍殺得大敗,不但解了金墉城之圍,還反把不遠處的洛陽給包圍了。
這可瞬間把洛陽的元澄、元懌等人整不會了。
好在,周圍州郡的兵馬們也看出不對來,金墉城如今是被一個太監和胡酋控制,那還有什么好說的,當然是要聽洛陽的,畢竟那個小皇帝才四歲,能有個什么詔令
于是,為了立下救駕之功,各地的兵馬開始源源不斷地涌向洛陽。
其中第一支就是潼關的守將,他帶五千守軍,中間又集合了司州兵馬,三萬余人浩浩蕩蕩地過了三門峽,
直撲洛陽。
結果爾朱榮趁著他還沒有結下軍陣,便一波大軍沖上去,這位守將在苦戰數個時辰后,帶著幾十個親衛逃亡了。
隨后來的便是從北方來、守衛代郡、恒州的宗王,他們的兵馬超過五萬,沿著鄴城從大運河而來,但是沒有用,爾朱榮一收到消息,親自帶著兵馬,趁著對方做飯時,一波輕騎沖殺過去,把人家的鍋都踩爛了,宗王大敗,兵馬四散。
但這時,從東邊青州過來的兵馬也將要到了滎陽,離洛陽只有兩百余里,爾朱榮帶著的劉騰和小皇帝,行軍三日便與這只部隊正面撞上,雙方先是爭奪了一座位于索河上的橋梁,隨后爾朱榮假意不敵,退橋而走,青州兵馬便追了過來,結果一頭扎進了爾朱榮布好的軍陣,被殺得人頭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