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徽和元悅這兩位宗王,是真的有實力的,因為的禁衛和宮禁權利的掌握在他們手上。
他們最厭惡的人,便是元懌,因為這位俊美清雅的賢王,在胡太后重新臨朝后,又與其走到一起了。
胡太后畢竟是小皇帝的生母,有大義的名份,這樣下去,此消彼長,元懌必然會重新權傾朝野,這帶來的威脅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再者,如今朝廷上的事情都是他們四個人決定,胡太后又是耳根軟的,他們又時常想法相悖,做一點事情,許久不能決斷,都有身陷泥沼,使不出勁的感覺。
這也是很多末代王朝讓后世人疑惑的行為“為什么都快滅亡了,朝廷的內斗反而更加劇烈了”
但實際上,這些臣子身居高位,就算他們愚蠢,手下的幕僚也會有幾個明白人,會提出從他們出發的方案調整,而很多的治國辦法,必然會損害其它人的利益比如殺了政敵,收攏他的軍隊,這樣的我執政沒有了阻礙,才能救國。
相對的,其它權臣也大多會這樣的想法,在國家越危險,矛盾越來越激烈,就越會這樣的操作。
他們并不覺得是在內斗,而是他們的想法都是“我的想法才是對的,再不把這些廢物殺掉,國家就真的要亡了我這樣拼一把,總比等死強。”
但這樣的想法,其實未必有等死強。
在這樣的感召下,元悅和元徽果斷趁著元懌入宮時,將其抓住,拖進了拖進了含章殿的東省,同時召集臣子念出罪名后,要求將元懌以謀反罪處死。
元勰第一個不同意,強烈反對。
但元徽直截了當地表示,元懌于國無功,更是洛陽戰敗,讓爾朱氏屠戮宗室的罪人,今天是非殺不可,你若是不同意這個審判,那咱們就只有做過一場,將勝負交給天意。
元勰當場大怒“你敢”
元徽怒道“有何不敢,元懌自兵敗出獄后,心氣衰竭,事事瞻前顧后,還要將我等辛苦取來的軍資用來拉攏那些雜胡,你怎么不看看那些洛陽禁卒在吃什么他們家中婦子忍饑挨餓,卻還要將糧草送給雜胡,若連他們的軍心都失了,我等還有一點救國的余地么”
元勰大怒“那你為何不還頓頓佳肴,元懌拉攏諸胡,你們難道沒有同意么你不過是不想讓別人拉攏六鎮鎮將罷了”
兩人大吵之后,元徽毫不相讓“事已至此,還是以兵戈相談罷了,我身死于此,總好過看朝廷淪喪”
這話一出,在場諸臣都面色灰白。
他們都不敢想,如今洛陽最后的幾萬軍隊若是再來一場火拼,朝廷會是一個什么局面。
那一瞬間,元勰感覺到了什么叫萬念俱灰。
他沒辦法坐視元懌身死,但更做不到在如今的局面下,再看同室操戈,若是如此,朝廷就真的最后一點威嚴都沒有了。
最后,他的眸帶著暗沉,問道“若我愿意帶獻上兵馬,帶元懌退入襄陽,你可愿意饒他一命”
元徽與元悅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喜悅,元徽道“不可能”
話雖然如此,但周圍的臣子們卻也聽出這話的語氣并不堅決,頓時,如李神俊等左右臣子紛紛求情,說彭城王既然愿意,那當然要以和為貴。
在諸臣的求情下,元悅兩人終于勉強同意他們離開,前往襄陽,他們倒不擔心那位君刺史會給元勰兵馬來攻打洛陽。
這些年來,大家看得非常清楚,那一位的定力非同尋常,他年輕,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等待,他若想出兵,根本不需要什么名頭名義,也不會是因為兒女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