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沒有經過端端的允許”三狗果斷道,“那樣端端會忙不過來的”
蕭君澤想了想,居然覺得這理由雖然霸道,但卻很有道理,于是捏了捏端端的臉“怎么辦,我有點擔心你兩個哥哥了,和你相比,他們顯得太老實乖巧了。”
三狗疑惑道“乖巧不好嗎爹爹就常常夸我乖巧啊”
蕭君澤搖頭“對父母來說,當然是好的,但對他們自己來說,卻不一定是好的,行了,別問那么多,再說了,就算你跑到最后,苦瓜肉不一樣是給如愿吃了么”
端端得意地笑了“是的,如愿哥哥最好了”
蕭君澤看著他的模樣,有些擔心,但最后又無奈地搖頭,誰讓這是自己生的呢。
賀歡也喜歡幫著打下手,他還很快學會一手不錯的做飯技術,每天親自換著花樣給君澤換上好吃的吃食。
這些菜譜流出去后,倒是有效提高了各種蔬菜的種植范圍,不再只是農院里的觀賞物,或者大家族們的炫耀新奇的產品了。
蕭君澤也很受啟發,拿這件事教育自己的手下,讓他們不要只看重成果,也要重視成果和民生結合,學會推廣。
在蕭君澤忙于后宮和前朝同時,修法大會在一個月后的正月,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
其中,在話語權里爭奪最厲害的,便是吏員編制、職責以及各地招收的書院名額。
還有人上書,將襄陽書院改為太學,太學生成為國之棟梁,也算是一件復古的好事。
蕭君澤拒絕了這一行為,并且少有地親自發表的評論,說不愛崇古之風,長江后浪推前浪,世間事,本就循序漸進,隨世而變,又何提繼往開來,使天下大同
這言論立刻引起了巨大爭論,如果是漢代儒家大盛之時,這言論怕是立刻會被天下讀書人敵視。
但如今是南北朝,儒家早已勢微,人們更多在佛學、道家中尋求救世解脫,儒家已經成為部分大族的“家學”,加上以襄陽書院為中心,討論研究不同事物發展規律的“世學”開始大行其道。
若只是如此便罷了,畢竟平日里,襄陽的報紙上,驚世駭俗之論極多,許多人都認可刺史的言論,認為這是有道理的,反對聲音不會太大,會立刻被罵下去。
可是,這時間,卻正是修法大會最白熱化的時候,天南海北,從販夫走卒到世家高門,從北地胡人到嶺南諸夷,從西域小國到東海高麗,天下有志之士,幾乎都聚集在襄陽。
為了他們的法理,他們在報紙上搖旗吶喊也不止一日。
所以,由于天南海北士人齊聚一堂,引發了第一場關于“王道”之學的巨大的風暴。
他們紛紛想證明一件事什么,才是最適合終結亂世的制度。
這是道統之爭,比性命更加要緊;是青史之爭,注定為后世鉆研討論;是權位之爭,勝者就此身居高位,敗者食塵
如此的大爭之事,又豈能不竭盡全力,以身家性命相付
在這樣重要的事情面前,連修法大會這事本身,都顯得不起眼了。
又或者說,這才是,天下間,最大的改制
九州月下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