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硯眨眨眼,朱棣也學著楚硯的動作,眨了下眼,似乎在用眼神說明白我的意思吧。
楚硯輕咳一聲,悟了。
等到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了遺跡,有了遺跡之主親自的帶領,想要進入遺跡之中,自然不需要任何的考驗。
透過光膜一般的山門,一腳踏入,眾人就毫無障礙地進入到了遺跡真正的內部,如同進入了另一個桃花源。
楚硯其實之前也想象過遺跡的內部會是什么樣子,榆木川遺跡的來源,楚硯大致能猜到朱棣五次北上親征漠北,然而在最后一次親征回城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
他曾想象過這里或許是軍營的模樣,或許是陵寢的模樣,但是沒想到遺跡的內部比他想象的還要樸實無華。
仿佛一瞬間穿越回了古代,田間小路,阡陌交通,區別只在于,這里的“村民”
是身上披著鎧甲的英靈士兵,而此刻,士兵們正在田間忙碌。
作物在一壟壟土地之上茁壯生長,綠意盎然,靠近這些田地,似乎還能感受到從作物上散發出的絲絲靈氣。
第一次進入大型遺跡的眾人都沒想到,居然能看到類似于大型農業基地的場景。
將幾個小朋友的模樣收入眼中,朱棣撫了把下巴上的胡須,呵呵笑道“怎么樣,沒想到吧”
最先反應過來的楚硯卻是眼神忽然明亮,看向朱棣,語氣難掩激動道“屯田制”
屯田制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打仗除了需要大量的士兵以外,同樣需要大量的糧草,屯田制應運而生,雖然因為本身的問題,明朝后期屯田制被徹底破壞,但明朝時期的屯田制的確是最完善的,細分為商屯田、民屯田和軍屯田三種。
其中占比最大的軍屯田,即由軍隊中的士兵負責,如果有戰爭,他們就去沖鋒陷陣,保家衛國,這期間,他們的衣食住行由國家負責,一旦戰亂停止,恢復和平穩定,那么士兵則重新恢復百姓的身份,下地干活,自力更生。
沒想到楚硯又一言道出關鍵,朱棣看著楚硯目光更加祥和“沒錯,就是屯田制,也不是總有仗要和異種打,而且遺跡之中的能量比外界更加充沛,我們不能離開太遠,外界之人也不能長時間在遺跡之中逗留,這些能量不用也是浪費。
于是,我便重新啟動了屯田制,一些帶著能量的植物對召喚師有用,你們現在的社會中也有許多新鮮玩意,讓
我們同樣很感興趣。
我們不能白白拿你們的東西,不如互相置換。”
傅禮也是聽說過,一些遺跡會與人類溝通,不僅僅是先天英靈的契約,同時也有物資的交易,軍部物資兌換處里的東西,就有許多出自各個大小遺跡,其中榆木川遺跡就是交流最多,軍方最大的合作對象。
傅禮悄悄看向看似年邁,實則睿智的年邁帝王,朱棣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傅禮的視線,回頭望去,溫和道
“我和一位和你有些像的召喚師打過交道,沒錯的話,你應該是他家小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