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忍不住計劃著媽媽出院后的一切,首先,找個靈驗的寺廟,帶媽媽去拜一拜。
然后
然后也給傅司衍拜一拜,讓菩薩保佑他的腿快些好起來。
想到傅司衍,舒云念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要和媽媽坦白到什么程度。
是把約法三章的事一起說了,還是讓媽媽覺得他們雖然是閃婚,但其實也相處得很融洽
從醫院到單位的路上,舒云念一直在思考這事。
等宋瀅給她發消息,問她媽媽情況怎么樣時,她連帶著把這個難題也說了。
小宋同學「那必須得瞞著啊」
小宋同學「阿姨心臟本來就不好,要是知道你為了她,嫁給一個殘疾人當三年假夫妻,三年后還要離異,她還不得自責死」
小宋同學「你聽我的,回去和老傅好好商量一下,對好口供,然后在阿姨面前,能怎么秀恩愛就怎么秀,千萬別露餡了。」
云卷云舒「這樣能行嗎」
小宋同學「不能行也得行啊,不然你想讓阿
姨接下來三年,天天活在自責之中,郁郁寡歡她心臟受得了嗎。」
宋瀅那邊說得斬釘截鐵,舒云念一想,養病的確要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情,看來也只能說一半,瞞一半。
反正傅司衍和媽媽見面的次數也不會很多,最多逢年過節的時候見一面,演一演也不算太難。
打定主意,舒云念決定今晚下班,就和傅司衍聊一聊。
到了單位,同事們見舒云念眉眼含笑的模樣,都不禁好奇“小舒,你這是遇到什么高興事了”
舒云念把媽媽蘇醒的事說了,同事們紛紛道喜“這可是大喜事啊,等你媽媽出院,可得辦一桌,熱鬧熱鬧,去去病氣。”
對于這些人情來往的事,舒云念并不是很擅長,但聽年長的同事這樣說了,她也覺得有道理,于是點頭“好的,等我媽媽出院,我做東,請大家吃飯。”
“好好好,我一定去”
“小舒,到時候記得叫我啊。”
同事們紛紛應著,辦公室的空氣仿佛都洋溢著喜氣洋洋。
沒多久,團長聽說這事,也將舒云念叫到辦公室,道了恭喜,又說“小舒,你看什么時候合適,我叫上幾位老同事一起去醫院探望你媽媽。”
舒云念誠惶誠恐,但見團長盛情難卻,只好說“我媽媽才醒,現在還在監護病房。等她情況好些,轉了普通病房,我再和您說一聲。”
團長點頭,怕她有心理負擔,溫和看著她“咱們團里的每一位同事都是一家人,我們去探望你媽媽,也代表了團里一片心意,小舒,你別太客氣。而且你家人平安,沒了后顧之憂,你在外面也能安心演出,創造出更好的節目不是”
“謝謝團長,謝謝領導和同事們這段時間對我的包容和體諒。”舒云念微微鞠躬,語氣誠懇“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爭取多給團里增光奪彩。”
又客套一番,舒云念離開辦公室。
不過的確像團長說的那樣,沒有后顧之憂,她在書場說書時,狀態都更加放松精神。
最后一段評彈說完,還得了個滿堂彩。
有個老太太覺得她說得好,還從口袋里拿出兩張紅鈔票,塞在她手中,來了次傳統樸素的打賞。
舒云念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書場老板卻見怪不怪,笑道“收著吧,這是老耳朵們對你的認可。而且這老太太我認識,是個有閑有錢的戲曲迷,上個禮拜昆劇團的來我這演玉簪記,她直接上臺,往小生的帽子插錢,花旦沒收到打賞,下臺還委屈了好一會兒呢。”
評彈藝人,俗稱便是說書先生。有句老話叫“背包囊,走官塘”,便是舊時評彈藝人們的寫照。他們走南闖北,或是在茶樓、或是在碼頭給觀眾們講故事,三尺書臺,長衫旗袍,醒木一拍,好戲登場。
舊時觀眾聽到興起,嬉笑怒罵,賞錢賞物,也是常事。
只是時代變遷,曾經風靡的消遣漸漸落寞,好在國家大力保護傳統文化,評彈選為非遺,有了資金扶持,能夠繼續傳承與發揚。
從書場出來,舒云念還給那兩百塊錢拍了張照,留作紀念。
數字支付當道的今天,她都記不清上一回摸到紙幣是什么時候。
就在她揣著兩百塊錢,打算回醫院,將這事和沈麗蓉分享時,卻在住院部門前見到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