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組只給了三秒的時間舉牌子,何青荷在那一瞬間思考了許多。
這次的默契大考驗問了很多他從沒想過的問題。
比如習慣不同怎么辦,家人與愛人更在乎哪一個,配偶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是否會原諒他。
這些假設對于何青荷來說太陌生了,因為根本不可能發生。
倒不是他對自己有信心,而是他相信傅琛。
在結婚以后,何青荷就聽過傳聞,烏金投資的傅先生難以打交道,不是因為他冷漠高傲,而是因為他原則性極強。
結婚后,何青荷才知道什么是原則性強。
那些問題里假設的情況,有很多違背了傅琛的原則,他是不可能做出那種事的,所以何青荷很順利地就能給出答案。
而這個最后一題,提到了離婚。
這也是個對于何青荷來說,陌生的詞匯。
已知相親的時候,傅琛做過一個表格,何青荷不一定是表格里條件最優越的,但確實最合適的一個。
傅琛對此很滿意,何青荷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傅琛事業有成,家世強大,長相英俊,就算年齡,在商圈也不算大的。
更可貴的是,他手握資產,卻沒有不良嗜好,克己復禮,實在無可挑剔。
這樣完美的結婚對象,到哪里去找。
在何青荷答應與傅琛結婚的時候,大哥何軒柏難得跟他說了一段這樣的話。
“你自己要想清楚,現在還有反悔的機會,一旦真的結婚,可就沒有回頭路了,到時候想解除婚姻關系會比現在困難千萬倍。”
大哥說的是實話。
他們這種人締結婚姻關系,牽扯的東西太多太多,所以很多人在婚前簽訂協議,就是為了防患于未然。
何青荷明白,他也思考過,但他依舊選擇了傅琛。
找不到比傅琛更優秀的結婚對象了。
這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他自己全權負責,所以他從沒想過離婚這個詞。
結婚一年之后的現在,他對傅琛的人品有了清晰的認識,更是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提出離婚。
但是節目組給的問題有個無法忽略的前提,離婚是由對方提出的,問你同不同意。
何青荷有些無所適從。
他肯定不會提離婚,那傅琛呢
如果傅琛對他不滿意了怎么辦。
何青荷不懂題目里的巨大隔閡是什么,但他明白,所謂同意是選擇放手,而不同意,意味著挽留。
如果真有一天,傅琛要離開,他要不要挽留。
何青荷從沒爭過什么東西,他內心已經有了答案。
短短三秒,每個人的內心都在驚濤駭浪,連沒有上場的嘉賓都在底下想,如果是自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傅琛站在那里,一直沒什么表情,很少有人能窺探他的內心,時常會有人覺得他高深莫測。
實際上他沒有思考題目本身,
而是在想別的問題。
他也在做選擇題,
他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