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說句不中聽的,嫂子在您家辛苦這么多年,也該讓她松快松快了吧”狄思科滿臉真誠道,“您兩個弟弟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結婚以后都想過二人世界,誰樂意跟一大家子擠在一起啊不如趁這個機會讓他們盡快跟單位申請住房,有個自己的地盤。”
王大嫂本就意志不堅定,這會兒更是被狄思科說動了心,越想越覺得還是搬出去好。
她兩個小叔子其實人還行,但是跟小叔子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總沒有兩口子關起門來過日子自在。
她婆婆總仗著有個兒子在身邊,家里家外趾高氣揚。
若是能把這個兒子分開,也能讓她消停點。
“孩子他爸,你覺得呢”
王大哥猶豫道“這事還是聽咱媽的吧,她年紀大了,咱盡量別招她生氣。”
“行。”狄思科無所謂道,“您二位再跟大娘和兩個弟弟商量一下。咱院兒里最先搬走的五戶人家,我可以搬家服務。到時候我出錢租輛卡車,爭取一趟就幫大家搬完。”
聞言,王大嫂再次動心了。
當年她娘家搬家的時候,都是用小推車和輪車一趟趟倒騰的。
搬了好幾天才安頓下來。
要是這個小狄能給他們弄輛大卡車,那可真是省事了。
王大嫂回家吹了幾天枕頭風,再加上王大哥那天被狄思科的話觸動了心結,弟弟結婚后,早晚要分家,不如借此機會直接分開,也省得他以后不好開口。
畢竟這房子是他爸留下來的,他接了班,再占了房,這事好說不好聽。
單位那邊給他們找的新房雖然不大,但附近有個重點小學。
早點搬過去的話,期中還能插班。
夫妻倆合計一番后,以孩子上學為由,勸老太太搬家。
他們要是先搬過去,還能挑個面積大點,采光好點的房子。
兩個成年兒子的分量比不上機靈的大孫子,老太太哭了幾天后,終于還是點了頭。
最堅定的釘子戶,第一個背叛了群眾。
這是誰也沒想到的。
王大嫂不想背上叛徒的名聲,便幫著街道辦的同志做起了動員工作。
“這房子本就是私產,人家現在跟咱講道理,才好聲好氣地勸搬,幫著租大卡車。要是咱們一直死犟著,還不知他們會干出什么事來你看他家那幾兄弟,一看就不像什么正經人。萬一像有些拆遷隊似的,給咱來點黑的白的,咱還過不過日子了”
她在院子里人緣好,將利弊分析給大家,竟還真的勸動了兩戶。
月底時,隨著老王家的家當被大卡車拉走,人心便徹底浮動了起來。
這個院子里,除了那八戶運輸公司的職工,還有兩戶乳品廠職工,以及五戶拆遷安置居民。
五十年代城區拆遷的時候,政府把他們臨時安置在了這里。房屋重建以后,他們應該搬去新房住,但是這邊地段好,商業繁榮,跟政府協商
后,
便用新房跟這幾間公房進行了置換。
隨著這套院子住進來的人越來越多,
環境也越來越破敗,不少人都有了想要搬離的心思。
但他們要求搬進樓房,或者是差不多地段的平房。
這種安排置換房屋的事,就要由房管局出面負責了。
等到狄思科終于接到學校的實習通知時,院子里的十五戶人家,雖然只搬走了兩戶,但還有十一戶是有意向搬家的。
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行動。
狄思科對此表示理解,畢竟人家既要上班又要找房子,有孩子的還得給孩子看學校。
這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
讓他比較頭疼的是,有兩戶人家是表態過堅決不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