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胖驕傲道“沒事,我爸說我吃得多,拍花子的都不想要我。”
狄思慧覺得這小孩挺逗樂,牽住他的另一只手,隨著人群進入大集。
幾人還沒吃早飯,狄思科先在一個還算干凈的早點攤子上占了位置,把附近幾個攤位的小吃每種買一點就能鋪滿一張桌子。
于小胖對著焦黃酥脆的咯吱盒流口水,狄思科問“他腸胃怎么樣能吃油炸的東西么”
“鐵胃,沒有他不吃的東西。”于童捧著一碗面茶暖手,望著那些攤位說,“在這里買東西不用給票吧”
“給票會便宜點,不給票就得多花點錢。”
“那還是多花點錢吧,今年上面查的嚴,嚴禁那些商店賣大號,歌舞團分的年貨沒有前幾年多,我手頭的票得省著用。”
所謂賣大號,就是商店把緊俏物資大宗地交易給單位。
每到年節,賣大號就是約定俗成的交易方式,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不讓賣大號了。
職工得自己準備年貨,全單位上下都怨聲載道。
“那你在大集上買點豆腐和豬肉牛肉吧,雞鴨之類的我姥姥家那邊多得是,到時候從村里買活的,還能便宜點。”
雖然改革開放好幾年了,但城里的米面糧油、豆腐、水產和肉類仍是憑票供應的。
過年期間門,豆腐每人只供應半斤,海產品,尤其是黃魚,也是每人只有半斤。
即便只有這些供應,菜市場也不是一直有貨的,過年前這段時間門,需要大清早去菜市場門口排隊采購,才能搶到緊俏貨。
所以,乍一瞧見農村大集上有這么多東西,可以敞開了買。
對于童來說,簡直是老鼠掉進了米缸里。
吃過早飯,來到水產攤子前,她揮手就包圓了人家玻璃絲袋子里的大黃魚。
狄思科勸她冷靜“你家才有幾個人啊買這么多能吃得完么這里面少說得有二十條魚了。”
“我們全家都愛吃黃魚,給我爸媽、大哥、大姑家各送幾條,估計等不到過年就吃沒了。”
狄思科只好接過袋子說“那我先把這些送到車上去,前面有表演踩高蹺和打花鼓的,你們帶著孩子過去看看熱鬧,一會兒咱們在那邊匯合。”
此時旭日初升,鄉親們吃過了早飯,正是大集上人流量的高峰。
狄思科提著一袋子黃魚,還有他給家里買的半板豆腐和五十斤大米,艱難地在人群中挪動著。
等他
將東西安頓好,
重新找回來時,
時間門已經過了二十多分鐘。
他與于童匯合得很順利,離得很遠就看到于童站在一張條凳上,手里舉著市集管理員的大喇叭。
狄思科走近些,才聽清喇叭里的內容,“請各位同志幫忙看看自己身邊,我侄子穿著藍色棉襖,有點胖,戴著黑色毛線帽子”
狄思科腦子里突然就嗡了一下。
這于小胖不會是丟了吧
大集上幾乎每天都在丟孩子,這么多人擠在一起,有心人把孩子往大棉襖里一藏,別人根本就注意不到。
他跟旁邊賣大白菜的車主招呼一聲,手臂一撐就跳上了大卡車。
這里算是整個大集位置最高,視野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