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四海弄回一輛走私車的事,除了他本人和經辦人,再沒第三人知道。
汽車走私比彩電走私還要暴利,十次里成功一次,就能誕生一個新的萬元戶。
但這玩意兒回報高風險也高,一個搞不好就要吃槍子。
所以,即便是對于童,他也從沒透露過關于這輛車的半分底細。
傅四海已經足夠小心謹慎了,自認不會有其他人知道這件事。
那狄思科是如何看破他這輛走私車的呢
認真說起來,其實跟于童也有點關系。
去年歌舞團組織演出隊去桃源縣演出的時候,傅四海的新車被車匪路霸砸破了車窗。
他人進了醫院,車卻被留在原地。
由于童負責處理車上的物資,順便將車送修。
車開進國營修理廠的時候,汽修師傅當場就搖頭說修不了。
看這車的車架號,八成是從國外走私的,他們廠的玻璃配不上。
狄思科當時就在于童身邊,汽修師傅的話他也聽到了。
只不過,時下的走私貨實在太多了,手表電視錄音機都有走私的,走私車當然不稀罕。
這種事也講個民不舉官不究,狄思科巴不得離傅四海遠遠的,自然不會管他的閑事。
然而,傅四海這人實在是不講理又霸道,不聲不響就砸了二哥的小面包。
即使狄思科能忍下這口氣,二哥也忍不了啊
所以,他負責線索,二哥負責聯系工商熟人,元宵節還沒過,兄弟倆就把仇報了。
“老五,你過來”二哥從外面回來,特意把狄思科喊出了院子問,“你得罪的那個到底是個什么人啊”
“一個衙內,開了一家服裝廠。”
“難怪呢”二哥沉聲說,“他那輛走私車,恐怕要往大了辦”
“就一輛走私車,頂多扣車罰款,”狄思科追問,“難道還有什么隱情”
否則為什么要大辦
“他那輛車不只是走私車的問題,”二哥壓低聲音說,“我在工商局的熟人剛跟我透露,海關和一個什么地方的紀檢部門也要介入了。”
“傅四海只是個體戶,又不是干部,”狄思科驚道,“用不到紀檢部門吧”
難不成還牽扯到他家長輩了
“不是查他的,好像是查什么交通局的。”二哥對這個局那個科的,也分不太清,事情被他講得含含糊糊。
狄思科將前后串聯起來,仔細捋一捋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某市交通局想借著建立旅游車隊的機會,與一位海外華僑串通,假稱華僑心系祖國四化建設,自愿向國內捐贈旅游大巴車。
因著這個理由,華僑成功從政府騙到了一紙證明,并利用這份證明,光明正大地從海關通關進入內地市場。
事實上,他捐贈的旅游車只有一輛,其余全是被摻進來的走私小轎車。
傅四海以低價買來的進口轎車,
就是這批走私小轎車的其中一輛。
它在批文上的身份其實是旅游車,
由經辦人倒過幾次手以后,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變成了手續齊全的進口小轎車。
要不是被人舉報了,誰也不會去翻看這輛車的原始批文,傅四海仍可以開著他的進口車招搖過市。
“二哥,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咱們別摻和了。”狄思科思量片刻說,“要是果真有那么多部門介入,傅四海這次恐怕會得罪不少人。”
他只是買車的,被人批評教育一頓,扣車罰款就差不多了。
但拔出蘿卜帶出泥。
傅四海這個蘿卜被拔出來,后面還不知會牽連進來多少人。
搞不好會是個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