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門的當天,狄思科就無縫銜接,帶著報到證去單位報到了。
英語組的三個新人不用像其他畢業生那樣進行崗前培訓,所以正式入職沒兩天,崔組長就給他們安排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
后天要緊急接待一個外國企業家考察團,領導臨時安排了宴請。
雖然只是吃頓飯的事,但外交無小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交際司這邊要馬上拿出接待方案來。
崔組長大方地派出了狄思科、袁媛和方堃,配合綜合處和外賓接待處的同事,完成這項任務。
翻譯菜單和行程安排的工作,通常只用一個人就能搞定了。
但誰讓他們仨都是新人呢,每人負責一小部分,兩天的時間無論如何也能做完了。
方堃是高翻班的研究生,又比狄思科二人的年紀大點,分配工作的時候,就主動選了難度最高的菜單翻譯。
狄思科翻譯行程安排。
而袁媛的工作簡單卻最瑣碎,她得幫忙打印幾十個來賓的名牌,以防出現弄錯客人名字的情況。
綜合處很快就把行程單交給了狄思科。
一頁紙上沒多少內容,幾百個字而已,他幾分鐘就能翻譯出來。
但是臨時接待任務之所以難辦,就在于行程和人員的不確定性。
狄思科上午九點翻譯完第一稿,正準備送去打字室打印正式稿,綜合處的同志又把新的行程單送來了。
人家說了,上一份不算數,以這一份為準。
狄思科便將第一稿收起來,重新譯了第二稿。
這次他有經驗了,工作完成以后沒有馬上去打字室。
等到下午快下班的時候,他果然又等來了改動后的第三份方案。
一份行程安排修修改改好幾次,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算正式確定下來。
狄思科打印了正式稿,在底部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拿出印章和印泥,鄭重其事地在旁邊蓋了章。
類似的工作他已經做過幾次了,但這是他第一次有資格在上面簽字蓋章。
而且這個印章是于童送給他的
。
印章材料是號稱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壽山石,
從于寶塔那里搜刮來以后,
就被于童送去了琉璃廠雕刻。
所以,當狄思科將沾了印泥的白色印章蓋在定稿底部時,好似決定了什么國家大事。
那種儀式感堪比皇帝握著玉璽。
將定稿送去綜合處,他的任務就可以正式完成了。
不過,截稿時間是今天下班前,剛出校門的狄思科還記著老師們“不許提前交卷”的要求。
所以,他沒著急往上送。
下午袁媛去賓館送銘牌的時候,他也跟著去了。
反正他沒什么事,就按照外賓的行程路線走一遍。
然而,這樣走了一遍后,他卻有了新的疑問。
按照行程單上的安排,外賓們要在明天中午直接從會場前往冷餐會。
兩處相聚不遠,步行一刻鐘左右就能抵達。
所以,行程單上將冷餐會安排在了會議結束的半小時以后。
不過,狄思科實地走過后發現,會議在貴賓樓三層,冷餐會在迎賓樓頂層。
兩棟樓里的客梯都只有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