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思科的準備時間還算充足,崔組長提前五天就通知他了。
所以,除了會議資料,他還把雙方代表見面寒暄時可能會用到的開場白,全都預想了一遍。
甭管會議的翻譯難度有多高,最初的十分鐘,他是決不能出錯的。
否則容易失掉領導對自己的信任。
會議在上午十點舉行,狄思科擔心會拖延到下午,吃早餐時吞了五個水煮蛋和兩個花卷。
汪妍妍一看他的早餐內容,便問道“你今天要上會啊”
“嗯,對外援助局的。”
“誰主持會議不會是姓王的那位副局長吧”
“還真是。怎么啦”
“呵呵,那你今天可得打起精神了。”汪妍妍同情地說,“這位副局的口頭語特別多,發言向來口語化。最主要的是,他本人的英語水平很高,你要是不把他那些口頭語翻譯出來,他還會當場挑你的毛病。”
狄思科“”
“沒關系,咱們英語組,凡是跟他打過交道的翻譯,基本都被挑過毛病,你放輕松吧”
狄思科記住了汪妍妍的提醒,但也不敢太在意。
會議開始以后,按照之前準備好的萬能寒暄公式,完美度過了前五分鐘的開場
時間。
隨后他就弄懂了,汪妍妍所謂的口語化是怎么回事。
他在一刻鐘的時間里,為王副局長翻譯了五次帶有“搞”字的發言。
“我們給坦桑援建的姆巴拉利大型農場就搞得很好。”
“大家一心一意搞建設”
“我們貸款,搞技術和智力援助”
“我們說話算話,從來不搞小動作。”
“雙方的技術人員要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不能搞小團體。”
一口氣翻譯了五個搞字,狄思科暗想,不給王副局長當翻譯,他都沒發現中華語言竟然如此博大精深。
一個“搞”字簡直萬能。
搞不好他今天要被這個搞字搞翻車了。
不過,年輕翻譯的優勢就是反應快,狄思科又屬于越挫越勇的選手。
被這樣搞來搞去,他反而不緊張了。
像是跟王副局長較勁似的,無論他用多少個搞字,狄思科都能找到合適的譯法將他要表達的意思準確傳達出去。
見狀,坐在他身后掠陣的崔組長也忍不住發笑。
這場會議持續的時間并不長,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
狄思科提前做足了功課,心態放松以后,相當順利地完成了這次翻譯工作。
至少沒有被王副局長當場打斷挑錯。
這在某種程度上就算成功了。
中午用餐時,王副局長在崔組長面前表揚了小狄翻譯。
不過,他本人并沒意識到自己的口頭語有多難搞。
“小狄同志挺好,嗓音洪亮,大家都能聽得清。”王副局長挑剔道,“之前有個小伙子來給我們局里當翻譯,說話輕聲細語的,我耳朵不太靈,經常聽不清”
狄思科今天的音量確實要比往常大一些。
但他并不知道王副局長聽力不好,只是發現對方嗓門兒有點大,他便不自覺跟著放大了自己的音量。
這也算是歪打正著吧
對于今天的工作,狄思科自我感覺良好,所以當他回到單位,見到突然跑來跟他借錢的葛磊時,態度也還算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