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童安排了七八個穿旗袍的小姑娘在茶館里兜售花束。
絹花一塊錢一朵,五塊錢一束。
鮮花十塊一捧。
觀眾買了花以后可以像舊時看堂會似的,在演員演出結束后,將花扔到舞臺上。
以示對演員的喜愛。
如今是新社會了,正規戲院里少有讓觀眾往戲臺上打賞的。
于童覺得扔錢拋物都不太體面,就準備了價值不等的花束。
怕大家不明白規則,還預備了兩個托兒在前面打樣。
然而,捧戲子這種事似乎不用引導,大家看到賣花姑娘,自動自覺就掏了錢。
每位老師的演出結束后,主持人都會對演員進行一個簡短的采訪。
問問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呀,對新戲的看法呀,對戲曲行業的展望呀,反正就是要盡量將采訪時間拖上分鐘。
而這分鐘,就是留給票友們買花的時間。
郭美鳳唱完后,狄家五兄弟各買一束鮮花送給老媽。
與此同時,于童和奶奶,二哥帶來的鐘曉莎,盧大爺的女兒,得到贈票的甄主任,以及剛剛與四兩銀合唱過的票友,也都選擇了10元一束的鮮花。
十來捧鮮花往舞臺上一送,就襯托得絹花有些不夠看了。
絹花也是票友用真金白銀買的,普通票友送絹花很正常,但徐大爺送絹花就不太好看了。
這讓狄家兄弟心里多少都有些想法。
花束由工作人員們代為收集,郭美鳳深鞠躬謝過票友們的捧場后,就轉去了
后臺。
三哥拿著一束絹花在老媽面前晃了晃說“媽,
,
送了束絹花給您,還不如我呢”
郭美鳳心情很好地哼著小調,扯過那束花說“絹花怎么啦絹花不是錢啊誰像你們幾個似的敗家我早就跟老徐交代了,要想送花就送一束絹花,絹花最實惠”
花束收益是觀眾給演員的打賞,于童分文不取,全都歸演員個人所有。
絹花可以反復利用,所以,觀眾花五元買絹花,演員就實打實獲得五元。
而鮮花是于童從外面進的貨,春節期間花卉的成本價很高,演員收到十塊錢的鮮花后,可以把鮮花帶回家,但是現金收益只能得到五塊錢。
郭美鳳捧著一束鮮花稀罕地擺弄,說出口的話卻是“五塊錢買一束花,不當吃不當喝,花那份錢干嘛”
“那您是收到鮮花高興,還是收到絹花高興”不等她回答,三哥就自答,“當然是收到鮮花高興啊,他連讓您高興都不舍得,得敲打敲打他了”
郭美鳳在他頭上敲了一下,虎著臉說“我看你最欠敲打,老娘的事你少管都像你們這樣大手大腳,日子還過不過了”
而后面不改色地沖突然出現在化妝鏡里的老徐招了招手,“你在臺下看我這一身服裝怎么樣粉色會不會壓不住場子要不我明天換那套紅的吧,還是紅色大氣。”
“特別好,服裝道具都好,今天演出全程都很完美。”徐副局長像是壓根兒沒聽見狄老三的話,與郭美鳳熱聊開了。
背后說小話被正主撞見,三哥臉上并沒什么羞愧情緒。
跟徐大爺點點頭,就大搖大擺地出去了。
聽到就聽到唄,正好讓他找找自身的不足。
送花過來的杜金金“”
她都替這三人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