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和于童正圍在導演旁邊說話,見到西裝骨骨的狄思科被帶進來,方菲跟導演介紹“這就是我跟你說的那位演員,京劇唱得很好。”
狄思科“”
他是業余的,只能算是票友里唱得不錯的。
于童小聲問“你會唱紅鬃烈馬吧”
“哪一折啊”
“投軍別窯。”
狄思科長時間不唱,早就把戲詞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想想那一千塊,就一臉自信地說“會唱。”
導演四十多歲,戴著一副大墨鏡,打量狄思科兩眼,便招手說“靚仔,先唱兩句聽聽”
狄思科唱了記得最熟的那幾句薛平貴戲詞,“可恨王允太不仁,害得我夫妻們兩下離分,催馬加鞭往前進,叫聲三姐快開窯門”1
導演不是京劇票友,聽不出所以然來,見他唱得有模有樣,架子也拿得十足,心里先肯定了五分。
他把一個年紀更大的副導演請來,想讓他也幫著參謀參謀。
方菲卻攔下說“李導,他是剛才那位郭老師的親生兒子,從小跟著母親學戲。從北京來的,京劇唱得不比阿生差。”
“那行,讓他加緊準備吧,咱們先拍下一場戲。”導演瞅瞅天色說,“半個小時后再拍這場堂會。”
方菲要留下拍戲,狄思科則蒙頭蒙腦地被媳婦帶去了化妝間。
穿過亂糟糟的片場,于童挽著他輕聲解釋“原定的兩名京劇演員在其他片場軋戲,暫時趕不過來。導演已經等了他們一整天,實在拖不下去了,才想換人試試。”
狄思科也悄聲透露“我唱不了完整一折子戲啊,戲詞都忘得差不多了。”
“沒關系,反正你不是主角,一會兒跟王寶釧對對戲,能唱幾句就行。”
狄思科聞
言便放了心,推開化妝間的門,就與化妝鏡里的“王寶釧”
對上了視線。
“媽,您也要救場呀”
即使畫了全妝,狄思科也一眼就認出了親媽。
“當然了,這場戲的主演是王寶釧,你這個薛平貴只是綠葉。”
“王寶釧是青衣,您是刀馬旦,都不是一個行當的,年紀也不符合,您能行嗎”
郭美鳳抹了抹鬢角,自信道“我剛入行的時候就是唱青衣的,有什么不行你趕緊化妝,一會兒咱倆對對戲。”
狄思科跟她透露了自己學藝不精,只能唱幾句戲詞的實情。
“那咱們就可著你會的唱,”郭美鳳以前也跟著老狄去片場旁觀過,知道拍電影是怎么回事,“他們不可能把一折子戲都拍下來,只是截取一段當個背景而已。”
在紅鬃烈馬中,她是主角。
但在這部電影里,方菲是主角。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的故事,方菲飾演大軍閥的三姨太。
因為酷愛戲曲,三不五時就要招戲班子來家里唱堂會。
一會兒要拍的這個場景,就是有人借著給三姨太唱堂會的機會,混進戲班子里,對大軍閥行刺。
狄思科一面讓人給自己上妝,一面向郭美鳳打聽,“媽,他們給您多少片酬啊”
郭美鳳擲地有聲道“八百塊”
“”狄思科按住化妝師的手,不客氣地問,“我好歹也是出過三張錄音帶,拿過金唱片的大明星了,憑啥片酬比您還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