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是北京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后的第一個春節。
為了讓春節保持往年的熱鬧紅火,各區和街道辦簡直花樣百出。
不但準備了幾十場慰問演出,還將電影院、歌舞廳、臺球廳等娛樂場所,在除夕夜全部對公眾開放了。
老狄家所在的胡同,被居委會要求在春節期間統一掛上紅燈籠,增加節日氣氛。
接收到掛燈籠的指令后,狄思科從媳婦那里要了五百塊采購費,又從老媽那里弄來了五百塊活動經費,帶著兩個孩子去批發市場,批了一百個紅燈籠回來。
望著滿地的燈籠,郭美鳳納悶地問“你想在家賣燈籠啊多少錢一個”
狄思科把燈籠的包裝拆開,搖頭說,“不是,都是咱家自己用的。”
“”郭美鳳疑惑,“居委會只要求在門口掛兩個,你不會打算把咱家外墻都掛滿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元宵燈會呢。”
“不是您自己說的嘛,市里不讓放煙花爆竹了,就得自己想辦法搞出點節日氣氛。”狄思科將最大的兩個紅燈籠遞給兒子,“我這不就想出辦法了嘛,咱家多掛點紅燈籠,明年肯定紅紅火火。”
郭美鳳是老狄家的迷信頭子,自打得到居委會不許放鞭炮的通知后,心里總覺得不得勁兒,三不五時就要念叨幾句。
老太太講究,狄思科怕她鬧出心病來,就打算把自家的前后院都掛滿紅燈籠。
為了炒熱過年氣氛,他帶著兩個孩子,在院兒里忙活了一下午,天擦黑的時候,家里的廊檐樹椏下終于掛好了一盞盞紅燈籠。
開關被按下的那一刻,整個院子都蒙上了一層暖橘色的光暈。
郭美鳳背著手在前后院來回巡視,還別說,在院子里掛上紅燈籠以后,心情立馬就不一樣了。
整條胡同里,數他們老狄家最亮堂
“媽,怎么樣我這招不錯吧”
狄嘀嘀和狄嘀嗒也指著其中的幾個燈籠表示,這些是他們的杰作。
“不錯不錯,”郭美鳳滿意點頭,“跟以前的大戶人家似的,我小時候進城,看到大戶人家的廊檐下,都要掛一排紅燈籠,就跟大紅燈籠高高掛那個電影里演的一模一樣。”
她在院子里轉了幾圈,總覺得有什么事似乎被忽略了。
直到于童從外面搬了兩盆金桔樹回來,郭美鳳才“哎呀”了一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院兒沖。
“媽,您慢著點啊,剛下了雪,路上還滑呢”于童高聲提醒。
郭美鳳哪顧得上這些,噌噌幾步就跑到了電表箱跟前,發現電表尾數跳動的速度比她的心跳還快,不由心疼地喊道“老五,你個混球兒,趕緊把燈籠的開關按下來咱家電表跑得跟飛毛腿似的”
她這一聲過于嘹亮,被左鄰右里聽得清清楚楚。
隔壁劉大媽在自家院子里高聲回“郭老師,別關呀這些紅燈籠多喜慶呀您家點了燈籠,我們這邊都不用
開燈了”
郭美鳳不好意思說她心疼電費,義正言辭道“咱這一片兒的電線都老化了,我們家點這么多燈籠,萬一跳閘怎么辦還是關了吧,別給大家添麻煩。”
她這話也算在理,劉大媽便不再勸,由著隔壁把燈籠關了。
狄思科嘲笑老媽,“您可真是的,這么多燈籠都買了,還差那點電費呀過年才能點幾天啊,您就不能大方點您不是說了嘛,大戶人家都掛燈籠。”
“不行不行,”郭美鳳揮揮手說,“大戶人家可真不是那么好當的再說,大戶人家也沒有掛一百個燈籠的,太浪費了”
“我只掛了五十多個,剩下的一半,打算送去我老丈人那邊,讓他也跟著紅火紅火。”
郭美鳳想說,要不你摘幾個燈籠下來,多給老丈人送一些,但想了想還是說“等到年三十的時候再點吧,平時都不許點”
以往從除夕開始,就滿城飛花,鞭炮的響聲不絕于耳,能一直熱鬧到元宵。
但今年的胡同里格外安靜,郭美鳳這回不心疼電費了,主動要求將前后院的燈籠都點上。
全家人吃過年夜飯以后,按照慣例,支桌打麻將看春晚。
偶爾聽到附近有人違規放鞭炮了,郭美鳳和幾個孩子就要跑到窗邊張望半晌。
“媽,您想放鞭炮啊”二哥一邊碼牌一邊問。
“我不想。”郭美鳳嘴硬地回了一句,“咱得響應市里的號召,說不放就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