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鳳接過表格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皺眉說“我記得五好家庭的評選很嚴格呀,由專家評,人家還要來家里家訪呢。”
“您說的是區級以上的五好家庭吧,”狄思科坐到桌前填表,“反正咱胡同里的五好家庭就是鄰居們投票的,想被選中就得團結鄰里關系。您最近低調點吧,別總在胡同里顯擺,小心人家不給您投票。”
郭美鳳暗下決心,這段時間要跟街坊們多走動走動,做點好人好事什么的。
但她面上表現得對自己的人緣極有自信,滿不在乎地擺手說“評上街道的五好家庭,簡直是小菜一碟。我的目標是市級五好家庭,所以咱家的文化活動你跟童童得積極參加,幼兒園的文藝匯演,你倆也出個節目。”
“咱家有您出馬就夠了,”狄思科唱起了反調,“我倆最近都可忙了,真沒時間準備演出節目。”
于童從公司回來的時候,母子倆還在因為節目的問題爭執呢。
她坐在桌邊吃了幾口晚飯,還得幫兩人斷官司。
“媽,我倆最近確實挺忙的,我們公司要參加電視劇劇本的投標,他是我們的顧問。”于童對婆婆的脾性還是很了解的,“要是這個本子能被市里選中,我給您在電視劇里安排個角色。”
郭美鳳顧不上糾結幼兒園的演出了,坐到她身邊問“真能讓我拍電視劇呀你們這次要拍什么內容的”
“國企改革。”
狄思科問“不拍知青下鄉回城了”
“不拍了,主題明確一點,就是聚焦國企改革。我剛找人幫忙查了一下,目前已經播出的電視劇中,沒有這種題材的,正在拍攝和準備拍攝的也沒有這個題材。”
所以,知青下鄉和回城這部分內容被她摒棄了,故事的時間背景就是九十年代初,圍繞國企改革展開。
“劇本大綱出來了嗎”
于童起身從背包里拿出一沓劇本遞給他,“大概出來了吧,但市里要求電視劇不少于20集,每集的大綱不少于3000字,還有得磨呢,你先幫我看看,我總覺得還差點什么。”
狄思科接過劇本大致翻了翻,他們選擇的背景是一家電器廠,而且是聲名顯赫的國家一級企業。故事中涉及到了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中層干部大幅精簡,部分職工下崗、待崗。
那種群情鼎沸的場景,與時下很多工廠中的情況類似,應該能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
“我覺得何立峰的成長有點太快了,既不學習新的管理辦法,也沒有深造機會,完全缺乏成長的契機。”狄思科合上劇本說,“何立峰已經在國營大廠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習慣了計劃經濟體制,那種傳統的思路和模式,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
“而且何立峰已經在廠長的位置上呆了五年,正常情況下,再有一年就該被調整了,未必會有
心思在廠里搞改革。你們不如把他的年齡改小一點,
讓他當個副廠長,
廠長被調整后,他接手了這個搖搖欲墜的龐大工廠。”
“廠里那點事未必能演20集,”狄思科天馬行空地想,“可以給他引入一個競爭對手,比如來沖擊北京電器市場的南方老板,搞點商戰元素。家電行業的競爭,比我們日化行業的競爭還激烈呢,每年都有大量企業被并購和倒閉。”
“南方老板經營的私營企業,船小好調頭,觀念更新快,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及時轉換企業內部機制。雙方的較量,實際上體現了兩種觀念和機制的沖撞。這個交鋒過程,可以成為何立峰迅速成長的契機。”
狄思科巴拉巴拉講了半個鐘頭,給于童的劇本挑了一大堆的毛病。
于童最終不得不承認“編劇要是能搞好企業改革,人家就去當廠長了。他們寫故事還行,但涉及到專業問題還是需要請教專業人士的,要不你幫我們推薦個電器行業的業內人士吧。”
“電器行業嘛,有個現成的人選,就是以前日化廠的廠長老曾,但老曾在電視機廠當廠長的時候,正是家電行業的野蠻生長期。他還沒能經歷改革的陣痛就改行搞日化產品了。所以,我盡量幫你在區里找一家電器廠,實在沒有選擇的時候,再去找老曾。”
狄思科當晚就收到了于總誠意十足的謝禮。
為了不失信于媳婦,次日一早,他剛到單位就把周健將喊了過來。
“區里報名參加名牌認證的企業有多少了”
“暫時有7個企業,10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