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來送申報材料的”
“對,馬廠長親自來的,正在外面呢。”
狄思科趕緊起身,將門外的馬廠長請了進來。
馬廠長五十多歲,據說以前還當過兵,說起話來聲如洪鐘。
兩人熱情地握了手,狄思科笑著問“您怎么還親自來送申報材料呀”
馬援朝拍著他的手背說“市里評名牌是大事,我們全廠上下都很重視,我當然得來一趟了。”
狄思科請對方坐上沙發,又親手給二人倒了茶。
顯得格外客氣。
見狀,周健將在心里直咋舌,還有些不解。
雖說馬廠長的職級比狄主任高半格,是個副廳級廠長,但騰飛無線電廠早已今非昔比。
聽說馬上就要破產了。
要知道,自打市里開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至今還沒有國有企業破產的先例。
如果騰飛廠破產了,勢必要載入史冊,被人在方志上狠狠記上一筆。
所以,外人對馬廠長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為騰飛廠的騰飛做出了貢獻,也有人說他是騰飛廠的罪人,廠子就是毀在他手里的。
狄思科當然也知道騰飛廠的情況,可是,越是如此,他越要客氣。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援朝在騰飛廠干了一輩子,資歷擺在那里,是他的老前輩。
盡管騰飛廠早已大不如前了,但在老一輩人心里,騰飛廠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大廠。
人家在五十年代建廠,早年間由機械工業部管理,代號為七二九廠。
工資高,福利待遇好,還有軍工背景,絕對是大多數人的夢中情廠了。
改革開放以后,七二九廠被下放到北京市,由部市雙重管理,對外的名稱是騰飛無線電廠。
不過,跟很多國營大廠的命運相似,騰飛廠沒能躲得過市場經濟浪潮的洗禮。
沒有了計劃經濟時的生產任務,他們也沒有了軍工訂單。
當時還是副廠長的馬援朝提出轉產計劃,軍用轉民用,生產騰飛牌收音機和錄音機。
在十年前,這兩樣產品還是很有市場的,當時的轉產很成功。
可是,隨著電視機的普及,三轉一響逐漸被市場淘汰,騰飛廠的產品幾乎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狄思科已經好幾年沒聽到七二九廠和騰飛牌產品的消息了,要不是來經合辦當了主任,需要了解區里各企業的情況,他可能早就忘了這個牌子。
馬援朝將申報資料放在茶幾上,笑著說“狄主任看看,我們的申報資料是否符合要求。”
接手申報材料的工作由企管科負責,不過狄思科沒說什么,笑著拿起厚厚一沓申報材料翻閱起來。
騰飛廠這次要申報的品牌就是“騰飛牌”。
主要產品是收音機,錄音機和傳呼機。
看見“傳呼機”這三個字時,狄思科眼里閃過一絲詫異。
“咱們廠現在還生產傳呼機嗎”
“對,”馬援朝用蒲扇似的大手在腦門上摸了摸,“去年底剛上市的,已經生產幾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