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柔聲問道
“字學會多少了認字的事情不著急,你們兩個年紀還小呢,以后有的是時間學。”
被問到這個,橋松頓時來了精神。他拿起竹簡開始逐字讀起來,朗誦聲異常熟練,連個磕絆都沒打。
小崽崽學的是詩經,就像大多孩子剛認字會從學寫名字開始那樣,所以這一篇就是鄭風中的山有扶蘇篇。
念完了完整的山有扶蘇后,他又拿起另一卷竹簡,繼續念了起來。這次念的是帶了弟弟妹妹名字的那篇鄭風有女同車。
舜華的名字來源于這篇之中的首句“顏如舜華”,說的是女子容顏姣好像木槿花一般。而幼子的名字則出自第二句“佩玉瓊琚”,瓊琚指的是珍美的玉佩。
看起名就能看出來,名字認真起了,但也沒那么認真。扶蘇懶得自己想名字,就翻詩經找合適的。
不過孩子們一點都不覺得父親敷衍,學這兩首詩歌的時候相當起勁。
扶蘇笑著拿過了兒子手里沉重的竹簡
“學得不錯,橋松真聰明。”
橋松興奮得小臉紅撲撲,還沒來得及說什么,舜華先驕傲地揚起了下巴,仿佛被夸的是她。
“兄長最厲害啦”
扶蘇陪著兩個孩子學了一會兒拿筆寫字的訣竅,便帶著他們去找最小的弟弟。
有了之前兩個孩子的情況,雖然瓊琚還很小看不太出來長相,但扶蘇也基本確定了這孩子就是他上輩子的次子。
瓊琚這個孩子人如其名,是個像美玉一樣端方的君子。
他性格有點柔軟,沒什么爭搶的心思。還是個書癡,喜歡搜羅各種書籍。
咸陽宮里的藏書幾乎被他看了個遍,這大概是他們老秦家最有文采的崽了。
扶蘇看著熟睡的奶娃娃,心里打起了盤算。
章臺宮里還是太冷清了一些,不如把小崽子都帶過去。父親身邊能多點活氣也好,也能叫他維持愉悅心情,少生點氣。
反正橋松和舜華懂事,不會鬧人,瓊琚也不是個愛哭的孩子,整日里除了吃就是睡,根本不鬧人。
正好父親之前下令讓大儒們去教導其他公子,那些公子里就有年方幾歲的,比橋松大不了多少。分出一個大儒來教橋松和舜華,不是什么難事。
這樣白日里可以把兩個大點的孩子塞給大儒去帶,也不用他費心了。晚間小孩子放學回來,陪著長輩一起用膳,也能讓父親享一下天倫之樂。
扶蘇把一切都盤算好,然后就直接吩咐乳母侍女去收拾東西。
等待的時間里,扶蘇本想再和兒女相處一會兒。不成想門房忽然來報,說是大儒淳于越前來拜訪。
扶蘇挑了挑眉,淳于越居然這就坐不住了
“請人去會客廳。”
扶蘇告別兩個粘人的小崽子,前往會客廳時因此耽誤了些許時間。淳于越在廳中坐立難安,越是等待心里就越沒底。
往日里他上門時長公子不說出門相迎,也會立刻趕過來與他會面。而且尋常他都是直接去議事的書房,從未有過被請進會客廳的情況。
在書房等待,那代表公子沒拿他當外人。換成會客廳,他就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來客。
兩者之間差別巨大,很難叫淳于越不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