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試著在父親處理奏折之前替父親先把奏折分個類,安輕重緩急擺放。
雖然這種工作已經有內侍先做過了,但內侍畢竟不懂朝政,分得比較粗淺。大多時候都是朝臣遞上了重要的奏折,會特意告知內侍一聲,免得他們放錯了位置。
這種分法就造成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奏折和完全不看也沒事的奏折混在一起。父親不得不把所有竹簡都仔細看一遍,好進行分辨。
這樣太浪費時間了。
上輩子扶蘇處理奏折時就把橋松提溜過來給自己分奏折,于是每日朝會結束后他還能睡個回籠覺。
像這種繁瑣又費勁的事情,該讓兒子出力的時候就得用,不然繼承人培養出來放著豈不是很浪費
扶蘇自己處理朝政的時候會想法子偷懶,換到替父親分憂他倒是不嫌棄麻煩了。
秦王政聽了兒子的提議,無可無不可地點頭答應下來。
他只當兒子是接觸政事之后太過興奮,迫不及待想讓父親看看他的本事。年輕人做事有熱情是好事,他當然不會打擊。
晚膳過后,明日要處理的奏折就陸陸續續送到了偏殿書房暫存。這些都不是很急的事務,否則官員會親自帶著竹簡來向王上匯報。
秦王政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屬于今天的奏折必須在睡前看完。歸到明日的倒是無所謂,他也沒有工作狂到晚上才送來的竹簡也要看。
扶蘇哄了兩個孩子回自己屋子里休息,就徑自去了偏殿整理奏折。
秦王原以為兒子也是休息去了,他的病才剛好,不能像自己這般操勞。忙碌結束離開宮殿時看見偏殿里燈火搖曳也沒有多想,往常這個時候內侍也會在里面做分類。
第二天,秦王政一踏入殿內,就被地上整整齊齊擺放的一摞摞竹簡驚到了。
以前內侍是粗淺分揀,竹簡都是一大摞堆在一起,分出個幾摞來。哪里像現在這樣,滿地都是小小的竹簡堆,快把內殿大半的空地占滿了。
秦王政沉默片刻,問道
“公子呢”
往常這個時間點扶蘇已經在殿內等他了,今日卻不見蹤影。難道是身體又有不適,這才沒有出現
侍者趕忙答道
“長公子去六英宮探望其余公子了。”
秦王政微微頷首,那應該是去處理昨日弟弟們逃學的事情。
“這一地的竹簡”
秦王政有些遲疑。
這都是怎么分的怎么分出了這么多摞來
侍者便將公子的一片苦心細細道來。
原來公子認為不同類型的奏折混在一起處理,會影響辦公效率,所以他將奏折按照內容先分了類。比如農桑的放在一起,軍事的放在一起,分別用不同木料制成的托盤盛放著。
除此之外,同為農桑的奏折,也進行了輕重緩急的劃分。竹簡堆有大有小,越是靠近里面的托盤,其中的竹簡數量就越少。
劃分得如此之細,難怪分出了這么多摞。
秦王政對這個說辭還算滿意,只是看著竹簡擺了一地,總覺得有點破壞殿內的肅穆氣氛。
“長公子已經命人去打造特制的書架了。”
侍者回道。
等書架做好,就可以分門別類地擺上去,便不必平攤在地面上。
要不是給王上用的書架需要經過精雕細琢,其實東西早就能送過來了。匠人們加班加點,也只是連夜趕制出了足量的托盤。
秦王政唇角微翹
“他也就在這些微末小事上用心了,奏折也沒見他處理多少。”
秦王政心情愉悅地跪坐到書案前,吩咐侍者先把軍機要務送過來。侍者立刻走向玄色托盤的那一列,把最前面只裝了幾個竹簡的托盤端了過來。
還別說,分成小堆之后運送也方便許多。
以前那么大一摞單個人根本抱不起來,就得有好幾個侍者一起來回忙活,將竹簡一一送到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