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給弟弟們按照各自的能力安排了不同的活,有上輩子壓榨他們的經驗在,保證不會埋沒任何一個人。
公子們我謝謝你
“紫花苜蓿是一種不錯的牧草,還能肥地,它和菽是一樣的。二弟你比較細心,過去之后選幾處田實驗一番,看如何調整種植方案,才是最佳的。”
如今大秦的很多田地還是耕一休一的耕作方式,種過的田地大多需要修養一年才能接著更重,否則地力不夠。
但其實有能肥田的豆科植物搭配種植的話,這個輪休的循環可以縮短。實在不行,休養的那一年里拿來種植苜蓿,也是個不錯的方式。
扶蘇依稀記得如今的農家子弟已經研究出了不少很不錯的耕作方式,可惜沒有推廣。
竹簡書籍查閱困難,他也沒那么多時間一個個翻過去找到需要的內容。更何況,諸子百家著作那么多,很難說咸陽宮里的藏書是否全面。
現在不是日后天下一統那會兒,那時始皇曾下令收百家之書于咸陽。
扶蘇已經命人去搜集各地藏書了,至于大秦已有的藏書,秦王政不許他費心去看,那就丟給弟弟去找。
公子高聽得漸漸呆滯
“可、可我不懂農事啊,我如何知道書中寫的哪些東西是有用的”
扶蘇用寄予厚望的眼神看著弟弟
“大兄相信你可以的,會有農家子弟協助你一起查詢。若是再拿不準,可以用幾塊小田嘗試一番。”
話都說到了這里,公子高只能咬牙答應下來。
扶蘇又看向其他弟弟
“造紙與印刷”
“鐵器鍛造”
“還有”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根本馬虎不得。聽著長兄有條不紊地下達命令,眾公子只覺得壓力極大。
不是,這種家國大事真的是他們這些還在上學的小孩能插手的嗎父兄對他們的要求是否太高了一些
扶蘇鼓勵道
“不要妄自菲薄,你們都十多歲了,作為大秦公子,也該開始為國家分憂。又不是只讓你們單獨負責,不是還有許多人才協助嗎”
自從秦王政看到了這海量的計劃書之后,就意識到大秦人才還是不夠多。尤其是百家弟子太少了,很多以前他并不是特別重視的例如農家、醫家等,人才稀缺。
說來也是奇怪,明明是農耕為本的國家,偏偏農家弟子不受重用。
其實農家的政治主張并不像墨家那么奇葩,反而很貼合實際。
他們推崇“耕戰”,鼓勵發展農業、研究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
他們要求統治者順應民心,體諒庶民疾苦,不能過度剝削、強取豪奪。
他們希望國君能夠重視災荒,積極賑災,救濟黎民。
他們認定農人付出多而收獲少、商人付出少而收貨多,所以為了維持農業社會的穩
定,
需要防備商業對農業的沖擊。
這些內容實際上都是從秦開始往后很多朝代非常重視的內容,
但農家弟子本身卻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統治者吸納了他們的學術主張,然后覺得夠了。至于他們寫的農耕指導書籍,不好意思,沒空看。
這其中或許也有知識流通不便的原因在吧,可見書同文和造紙術印刷術有多重要。
扶蘇也不管背后那些亂七八糟的原因,他只將自己的要求傳達下去。該怎么研究,能不能出成果,都是下頭人的事情。
深秋的風微微吹起眾人的衣擺,吹到了公子們的心底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