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他們文官能力不行,擔心被女人比下去,這才跳腳的。不像武將,全靠實力說話,有實打實的功績擺在那里。
大秦初期的文武官員互撕還是比較少見的,秦王政看得直挑眉。
這種情況在國家平穩的時期出現的比較多,文官喜歡在那個時候跳出來打壓武將,扶蘇早就習以為常了。
侍御史嘴不過這么多人,最后憋了半天只憋出來一句
“那也不需要那么多女官吧”
六國在文武上就兼顧得很好,幾乎看不到什么女官女將的影子。怎么到了秦國,就缺人缺到必須用女官的程度了
扶
蘇就等有人問這個呢。
他好整以暇地從袖子里取出一張疊好的紙,
展開和大家細細算了一筆賬。
按照大秦郡縣制的治國策略,
六國統一之后天底下足足有幾十個郡和上千個縣。
郡級別的官吏就不提了,光是縣城,就得配備縣令、縣長、縣丞、縣尉之類的。有些職位如同縣尉等,需要的還不止一人。
后頭的鄉間組織三老、有佚、嗇夫、游徼,亭里的亭長,里中的里魁這些都不提了,光是縣級的官吏就得要近萬的數量。
如果大秦不提前準備好這么多基層官吏,難不成還和上輩子一樣直接用本地人六國沒了,六國的官員還在原地任職是吧
滿朝文武被扶蘇甩出來的數據砸得啞口無言。
這這這,原來需要這么多嗎
其實鄉間的那些也很需要人手,比如游徼,就是類似衙役的存在,負責緝捕犯法者。而秦法規定得過于詳細了,需要大量游徼四處巡邏,光游徼的需求就是個很龐大的數量。
偏偏,游徼的要求還很高。
他們得非常熟悉秦律,不然沒辦法及時發現周圍有誰犯了法,抓住了人也沒辦法第一時間判斷懲處的力度。
派往六國的游徼要求更高,他們還得學會當地的方言,否則無法和當地人溝通交流。
所以縣官還不是最大的缺口,游徼才是。沒有游徼維持基層的法治,秦律的推行就會成為一個笑話。
早朝結束之后,眾人還沉浸在統計學帶給他們的震撼里。倒是扶蘇開始折騰新的東西了,他認為學堂里那些預備女官不能只學文不習武。
“若是六國暴民與秦吏產生了沖突,秦吏須有自保之力。”
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上一世很多秦吏在六國任官時被當地人暴起打殺,其中有一些是因為秦法嚴苛激怒了黎民,更多的還是反秦人士在背后搞鬼。
大秦很難做到給每個郡縣都配備士兵駐扎,只能盡量提高秦吏的戰斗力了。
而且游徼是要緝拿犯人的,不能打也不行。
正好有不少秦人認為戰場太危險,不適合家中女子前去。那么那些天生適合且喜歡習武的女子,不如轉變目標去當游徼。
其實大秦是允許女子參軍掙軍功的,但真正搏出頭來的寥寥無幾。既然如此,還不如在其他崗位發光發熱呢。
最重要的是,上一世因為朝中文官多為六國之人,導致六國被滅后出現了官官相護的情況。
始皇在咸陽遭受刺殺,居然連刺客是誰、怎么混入咸陽、又是怎么逃脫的都查不出來,這讓扶蘇完全無法忍受。
六國之地也就罷了,那可是咸陽城
這一次他高低得把咸陽城中的所有官吏都替換成信得過的,尤其是基層小吏。在六國徹底歸心之前,六國反秦人士休想滲透進來。
秦王政看著兒子寫出來的又一份方案,已經懶得念叨他為什么不好好休息了。
“你罷了。”
秦王政把規劃書收好,承諾回頭找朝臣們商議細節。
他喚來侍者給兒子呈上一疊甜糕
“只許吃一碟,不許將我這里弄得到處都是點心屑。”
動腦費神,多吃點好的補一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