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不能隨身攜帶個文字翻譯上任是嗎那就給他們可以查閱的字典,用來轉換文字。
隨著造紙術的不斷改進,搭配印刷這一利器,想必很快每個小吏就能人手一本字典了。
扶蘇拿了一本樣品給蒙毅看。
翻開之后,每個秦國文字都有對應的六國文字對照。
這還只是趕工出來的出版,只有常用文字。等日后隸書出世之后,還得填上新的雅文,以及每個字的詞意解釋。
蒙毅一眼看出了字典的優越性
“若是黎庶能有此物,識字將事半功倍。”
但蒙毅還有別的憂慮
“讓黔首庶民都能識字,會侵害貴族的利益。”
縱觀歷史,得罪貴族的人都沒好下場。也就是秦國從一開始就給底層平民留下了晉升道路,且還有外敵六國貴族虎視眈眈,否則扶蘇必然受到極大的阻力。
如今為著六國舊貴族這個勁敵,秦國境內的貴族世家或許不會公然搗亂。可這種阻礙遲早都會出現的,畢竟如今已經開始有世家的苗頭了。
扶蘇自然知道這一點,否則他何必著急在庶民里推廣文字和官學呢。
不趁著世家大族還沒成氣候、六國舊貴族遭遇滅頂之災的時候趕緊動手撅了他們壟斷的根基,再過個幾十年只怕就遲了。
當初扶蘇繼位時大秦世家已經初見端倪,這群人精還個個都很狡猾,趁
著扶蘇收拾大一統遺留下來的問題時猥瑣發育。于是等扶蘇開始著手打破門閥壟斷時,
,
這次扶蘇可不能再栽進同一個坑里了。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這會兒的大秦只有軍功家族,沒有文臣家族。文臣都還是創業的第一代,家中小輩尚未入朝。
最重要的,是如今正處在大一統的過程中。
值此新舊交替之時,有大量的新制度頂替舊制度。女官選拔、全民識字一類的變革,都可以乘著這個東風一起推廣出去。
和廢除分封制比起來,這兩項不過是為了大秦的后續統治無奈做出的妥協罷了,非常不起眼,不是嗎
蒙毅發現長公子比自己考慮得周全,便不再憂慮。
事后,蒙毅與秦王政提起此事。
他感慨道
“未曾想公子如此遠見卓識,有王上當年的風范。”
秦王政嘴角微勾
“不過雕蟲小技罷了。”
蒙毅沒法接這話。
王上的性子著實是別扭,明明心里高興還不肯直接夸兒子。幸虧公子聰慧,否則父子之間豈不是要生出誤會來
秦王政卻是聽完蒙毅夸兒子之后心情甚是愉悅,哪怕是看到了和韓王安有關的奏報,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恰逢扶蘇從外頭看完孩子們回來,秦王政便把奏報遞給扶蘇。
扶蘇接過一看
“韓侯”
韓國滅亡之后,韓王安自然是沒法繼續當諸侯王了。但好歹是曾經的一國國君,秦王政還是很給面子地封了他一個“韓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