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
秦王政聽了兒子的計劃,皺眉想了想這個趙高是誰。
無果,毫無印象。
這很正常,趙高的第一次出人頭地在胡亥長大了一些的時候。
那時他因為為人勤奮、精通律法得到了秦王政的賞識。不僅被提拔成中車府令,掌管君王車架,還被派去教導公子胡亥斷案判獄。
現在的胡亥才五歲,遠不到學這些的時候。而且這個年齡還是公子們集體增長五歲后的結果,按上輩子的正常年紀來算,胡亥怕是才剛出生。
所以趙高其實是天下一統那會兒才得到的賞識,在此之前一直待在隱宮里頭。
扶蘇解答道
“趙高是趙國宗室的遠支,其母因觸犯律法被刑僇,羞于見人,便一直待在隱宮勞作生活。”
趙高的母親也是在那里與人生下趙高兄弟幾人的,所以他并非自己犯罪被處刑才去了隱宮,而是受母親牽連。
趙高本人在此之前并未受過什么刑罰,大秦的宦官也不全是閹人,趙高就是其中健全的宦官。
秦王政一聽這人是個罪人之后,立刻失了興趣
“你緣何想起這么個人”
秦王政對人才的出身沒什么偏見,若是真有才華,他一樣會重用。但這個趙高能被扶蘇安排去做這種要命的差事,顯然證明他不是什么好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個趙高還是趙國宗室遠支,越發討人厭了。
秦王政平等地不喜歡每一個趙國宗室。
扶蘇并不意外父親的反應,但他也深知父親很吃討好賣乖這一套。
要不然上輩子趙高犯下重罪即將被蒙毅處決的時候,父親也不會因為趙高的一番巧言令色就赦免了他,還讓他官復原職。
扶蘇深以為這個處置很不妥。
大秦以律令治國,怎能輕易放過犯法的人他趙高于大秦又沒有功績可以抵罪,怎么算都沒有網開一面的資格。
愛惜人才可以,但是得有個底線。哪怕把趙高調去一些棘手的崗位讓他戴罪立功,也比官復原職要好。
繼續回去當中車府令,能立下什么功勞把帝王車架精心保養得更好嗎
但當皇帝的嘛,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自然只憑自己的心情來。
指望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是做夢,法律只是帝王治國的工具,是用來維護他們手中權柄的。
扶蘇很難說服父親在類似的事情上完全按律處置,那就干脆別讓趙高這種的小人有機會接近父親好了。
這么多年來,父親身邊也就出了趙高一個膽大包天的,犯了罪還敢嘰嘰歪歪,其他人哪個不是乖乖認罰
扶蘇便道
“趙高最擅長奉迎獻媚,讓他去辦這件事,便不用我們明說。他自己會揣測上意,將事情辦妥。”
秦王政秒懂。
既然
“不用明說”,
那么就相當于一切都是趙高自己的想法,
是他自作主張。
他說他是估摸著上位者心意行事的那就是了上位者可什么都沒說,分明就是他自己曲解了王上和長公子的想法
而且更妙的還是趙高的出身。
隱宮出來的宦官,為了出人頭地、脫離罪惡的過去,一著急做出什么自以為對的錯事那不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況他趙高還是趙國遠支,誰不知道秦趙不合啊。趙高這么干,那可說不準到底是秦國的意思,還是趙國的意思。
很好,以后他趙高就是趙國奸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