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說離不離譜
庶民們還記得幾十年前長平之戰秦國殺了四十萬趙國兒郎的事情,趙人幾乎家家都有男丁死在那次的戰役里。
這群庶民恨透了秦軍,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們,拼了命也要提著笤帚之類的東西沖出來復仇。
反
倒是那些趙國逃兵,都是年輕的兒郎,對上一輩乃至是上上一輩的仇恨沒那么刻骨銘心。否則讓他們逃跑,他們怕是也不肯。
傳訊兵十分唏噓
“這些老人寧死也不肯投降,有些人被按住之后寧愿咬舌自盡。”
男兒郎還沒有老婦人有骨氣,著實可笑。
扶蘇安靜地聽完,嘆了口氣,什么都沒說。
長平之戰難說對錯,秦國養不起那么多降卒,又不能放人回去繼續對抗大秦,除了殺掉沒有別的辦法。
這么做確實為后來秦趙對戰奠定了極佳的基礎。
因為趙國缺少男丁,往后好幾代都人口緊缺。光有女人怎么生孩子只能慢慢等僅有的男娃長大,一代代重新攢人口了。
反正現在這個階段,趙國還是缺人的,尤其缺能打仗的士兵。
秦國十分感激白起消滅人口的操作,畢竟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哪怕這么做導致了趙國少有城池肯投降、滅趙之后趙地也需要大量時間才能被秦國消化,對大秦來說也是利大于弊。
說起這個,扶蘇又問王賁
“之前有幾座趙城投降了,城內情況如何”
他們當時只關注了城池歸屬,沒太在意底層庶民的意見。那些城主基本都不是土生土長的趙人,否則或許也是不肯投降的。
想到這里,扶蘇一頓,心道也不見得。畢竟能當城主的人,又不是庶民,家里約莫沒有兒郎死在長平之戰里。
王賁沒想那么多,他搖搖頭
“城里庶民的反抗也很激烈,不過那邊的情況比這邊好一些,倒是多虧了長公子的提議。”
長公子之前向王上進言,說趙國大旱、饑荒嚴重,既然有城池愿意主動投降,秦國不如支援一些糧食,幫助城中災民渡過難關。
當時大家只當公子是愛惜人口,有些激進者甚至認為公子這是想要施恩趙人,借此營造好名聲。
便是軍中,也有部分將領略有微詞。
他們認為糧草珍貴,應該留著打仗,怎么能分發給趙人要是拿去賑濟秦國庶民他們也就不說什么了,趙人憑什么
不過他們有意見沒用,王上經過多番考量還是同意了。
后來眾人才知道,是他們目光短淺了。趙人拿到賑災糧之后,鬧著不肯歸降的都少了。
往日的仇恨是一碼事,現在家里要餓死人了。這些糧食是救命的東西,死人總沒有活著的兒孫重要。
更何況,還有不少家庭的老人已經在饑荒里去世,剩下的都是對親人仇恨度沒那么高的年輕人。
傳訊兵也道
“王將軍也認為這招不錯,已經將趙國剩余的軍糧分發給愿意歸順的趙人了。”
現在城中的情況就是不肯投降的死光了,其余人被收買或是不敢反抗。趙軍全部跑掉,王翦留了一部分人清點財物,繼續帶著剩下的大軍追擊。
至于攻城器械,哦,還在路上,沒追上大部隊呢。
趙人也挺能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