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不通教化,行事時毫無人性”
扶蘇打斷他
“中原各國并沒有好到哪里去。”
李牧沉默了。
匈奴人覺得中原人和他們不是一家的,燒殺搶掠的時候根本沒什么心理負擔。當然,他們對付自己人也沒好到哪里去。
但看看中原各國呢說得好像大家互相之間很愛惜對方的黎庶似的。
古代百姓大多視軍隊為洪水猛獸,有個詞叫做“兵匪”,說的是朝廷的部隊像強盜土匪一樣。
縱觀歷史就會發現,紀律嚴明勒令不許侵犯百姓的軍隊少之又少,偶爾冒出一個都能被史書吹捧。實際上大部分軍隊行事作風都不比匪徒好到哪里去,山匪來了百姓要遭殃,士兵來了百姓照樣要遭殃。
戰國時期幾乎年年都打仗,邊界處被各國軍隊反復掃蕩,庶民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艱難。
國家核心區域不怎么遭受戰爭侵害,他們當然覺得日子好過,覺得繼續維持如今幾國對峙的現狀無所謂。那邊境百姓呢他們活該被反復欺凌嗎
扶蘇遞給李牧一卷竹簡,上面詳細記錄了邊境庶民的傷亡數據,以及太平地區的數據對比。
一個和平安穩的環境對黎庶有多重要,看數據就知道了。
李牧看著那觸目驚心的對比,陷入了長久的默然。
其實要說服李牧這樣耿直的武將并不是很難,尤其對方真正在意的不是趙國王室而是趙國庶民。
半晌后,李牧放下竹簡,強辯道
“若非秦國發兵攻趙,趙國何至于死傷慘重”
既然心疼庶民,你秦國倒是別開戰啊。
扶蘇笑了
“將軍可有算過趙國主動出兵的次數”
不要說得好像趙國是個受害者一樣,大家分明半斤八兩。
“即便我秦國不出兵,你們幾國也很愛主動
攻秦。更何況,沒有秦國,六國之間難道就和平可言”
前幾年趙國還去掐了燕國呢,把燕國打得嗷嗷叫,不得不向秦國求援。雖然這件事里秦國也不是很干凈吧,但趙國是實打實快把燕國打殘了的。
再往前數,趙國開國就是瓜分了晉國。原本韓趙魏是一體,這二塊地方之間肯定發生不了戰亂了。
二家這么一分晉,好的,變成二個國家了。二國互掐,原本處在晉國腹地日子過得太平的庶民就遭了殃。
扶蘇輕聲嘆息
“諸侯國便是禍亂之源啊”
如若天底下只有一個國家,那各郡之間哪怕關系不睦,也不敢打起來,誰打誰就是在造反。他們頂多遞折子去都城互相說對方壞話,請君王評判。
吵架總比打仗好,至少庶民沒什么損失。
別看這些年周天子已經沒什么存在感了,其實以前天子大權在握的時候,也很難徹底管住諸侯國。人家私底下有矛盾,給天子面子的可能還會請天子出來調節,不給面子的就直接先打了再說。
天子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是很小的,所以哪怕天下回到了當初夏、商、西周的狀況,庶民們依然過不上好日子。
李牧一震。
他原本想說即便想要天下太平,又憑什么非得是你秦國一統天下他們趙國有他這樣的名將,又有公子嘉那樣賢明在外的前太子,如果公子嘉能上位,趙國說不定也有一拼之力呢
可是聽到扶蘇剛剛那聲感嘆,李牧忽然意識到公子嘉和趙國為什么不行了。
因為公子嘉即便統一了天下,也只會成為下一個周天子。他會分封新的諸侯王,短期內諸侯們可能會乖乖聽話,時間長了,就是新的東周列國,一切又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