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兒子坐旁邊,傳遞奏折之類的都很麻煩。他時間寶貴,沒空浪費在這等事情上。
給了丞相等人一個眼神,示意他們管管。
相國昌平君會意,當即站出來表示
“朝會上應當商討正事,怎能用些許小事耽誤時間太子新立,你們就想通過打壓太子展現自己的威風嗎”
dquo”
王上正高興呢,你給潑一盆冷水,不要命了是不是
太子自己脾氣好是一回事,你不能仗著他脾氣好就隨意造作。太子手底下又不是沒有勢力的,那些人可不見得
脾氣好。
秦王政直接忽略了這段爭鋒
“眾卿可有事啟奏”
直接說正事,別的寡人不想聽。
扶蘇全程微笑著坐在父親身側,安安靜靜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雖然無論他怎么降低,都很顯眼就是了。
時任御史大夫的王綰出列
“攻魏之戰即將開啟,但如果魏國似有防備,恐因趙國被滅之事起了疑心。”
六國不能擰成一股繩對付秦國,剛開始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這是正常的滅國行為。
戰國七雄里除了少數幸運兒,其他國家基本都被滅過那么一兩次,然后沒多久就復國了。所以大秦連滅兩國不算特別顯眼,尤其是在其中夾雜了個韓國的情況下。
各國并不覺得秦國這是要一統天下,他們認為秦國這次只是比之以往格外兇猛一點。有長平之戰的坑殺四十萬俘虜在先,趙國被滅這件事好像也沒什么沖擊力了。
大家都翹首以待,等著趙國復國。
不是說李牧逃走了嗎秦國這邊也沒有傳來擊殺李牧的消息,那只要等李牧回到代地整合兵馬,很快就能復國啦。
秦國自然也很樂意六國產生誤解,這樣他們才不會拼了命地合縱攻秦,給大一統的過程增加麻煩。
不過魏國到底和趙韓離得近,接連兩個鄰居沒了,他們會產生疑慮也實屬正常。
對秦國來講,各國最好的狀態自然是不設防,徹底信了“滅國只是一時”的這等鬼話。
秦王政于是問道
“王卿有何妙計”
王綰不愧是天下一統時的第一位大秦丞相,哪怕后來因為支持分封被擼下去了,智商也擺在那里。
他提議道
“扶持一個趙國公子在代地稱王,命李牧將軍配合他做出抗秦假象,讓各國誤以為趙國已經開始復國了。”
扶蘇眸光一凝。
原來,這就是上輩子父親不著急滅掉代王趙嘉的原因。他是故意留著趙嘉,用以迷惑齊楚魏燕的。
直到楚國滅亡,天下再沒有了能威脅大秦的諸侯國。父親才在派兵攻打燕國時,順手把同在北邊的趙嘉給收拾掉。
上一世這個時候,扶蘇才十歲出頭,課業還很繁重。哪怕父親把朝中所有大小事都分析給他聽,精力有限的他也難免漏掉一兩條細節。
后來他長大之后天下已經一統了,過去的事情也不那么重要,扶蘇便沒有細細復盤。如今看來,其實代王趙嘉這個點并不難理解,他應該能靠自己想明白的。
不過根據扶蘇的判斷,父親應該不是故意放走趙嘉的。
趙國公子里誰都能稱王,趙嘉只是威望最高的那個而已。威望高只能增加這件事的可信度,但趙嘉本人不受秦國控制,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若他沒有猜錯,是趙嘉逃走稱王在先,大秦意識到留著他可以當煙霧彈在后。
這一次沒了趙嘉逃走,又有李牧在手,大秦就
可以更穩妥一點,直接選自己能掌控的趙國公子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