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中的小小風波并沒有影響到宮外,隨著魏國的覆滅,朝中的局勢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秦國企圖吞并六國的心思,或許瞞得過外人,卻不可能瞞得過內部重臣。
之前還有人自欺欺人,認為秦國可能吞并三晉之后就會收手。但魏國國滅后,大秦這輛戰車明顯沒有停下的意思,又開始馬不停蹄地為下一個目標做起了準備。
最明顯的一個跡象,就是楚魏邊境那一塊由貴族充公的田地一絲一毫也沒有分給任何庶民。
昌平君作為大秦現今的相邦,有些機密的消息他是可以接觸到的。
本來他也沒太在意分田這點小事,但他身邊門客眾多。作為唯一一個在大秦大肆招攬門客的封君,昌平君門下還真有不少嗅覺敏銳的人才。
一位門客便提醒昌平君
“王上特意扣下楚魏邊境的田地不分發下去,相邦以為如何”
昌平君隨口答道
“邊境戰事頻發,庶民在此地本就難以安心耕種。左右魏國境內良田無數,想來庶民也更愿意遷徙到安全的地方去。”
說到這里,昌平君自己先反應過來了。
對啊,邊境戰事頻發
但問題在于,那里是原來的魏國和楚國的邊境,現在成了秦國和楚國的邊境。
秦楚已經和平了許久,因為莊襄王和秦王政接連兩代秦王都向楚國釋放結盟信號的緣故,國力衰退的楚國自然樂得不打仗。
可現在,秦國開始防備楚國了。否則以兩國交好的情形,秦國何必扣留邊境土地不發呢
門客見狀搖了搖頭
“相邦明知道秦王胃口極大,不會滿足于只滅二晉,何苦自欺欺人呢”
昌平君從很久之前就在擔心秦國發動滅楚之戰了,但他不愿意去想這個可能性。所以他選擇了逃避,而不是積極面對,他也不敢阻撓秦國的出征。
如今門客將事情挑破,昌平君再也沒辦法粉飾太平了。他眉頭緊鎖,長長嘆息。
門客便問他
“相邦可有思量了”
是放任秦國出兵,以后安安分分當個大秦國相,還是試圖阻撓,維持住楚國的存在,給個準話。
昌平君想也沒想
“楚國不能滅”
他能當上大秦相國,一方面是他當初協助秦王政剿滅嫪毐有功在身,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楚國公子的身份。
當時的秦王政還要給楚系一點面子,順便利用昌平君安撫楚國。
楚國至今為止都沒主動出手襲擊秦國,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秦國丞相是他們楚國的公子。楚人想著秦國都讓楚國公子當相國了,顯然沒有攻楚的心思,否則肯定不會放任昌平君繼續如此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昌平君這個楚國公子,也是有繼承權的。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隨時能成為下一任楚王。
昌平君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己門清,
沒了楚國,他是比不過對大秦功勛卓著的其他臣子的。
王綰、李斯、馮去疾等等,每一個拎出來都能威脅他的相位。所以第一個選擇根本就是笑話,楚國一滅,他絕無可能繼續擔任丞相。
看似有的選,實則沒得選。
昌平君捂著額頭
“先生,此事難辦矣”
秦國的鐵騎是那么好阻擋的嗎楚國是否可以抵擋住大秦的征伐,他心里真的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