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被魏武侯猜忌又去了楚國,得到楚悼王的賞識,開始大搞變法。在他的變法影響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二晉、西伐秦”,勢不可擋。
然而很不幸的是,后來楚悼王死了。
支持改革的君主一死,受到打壓的貴族肯定要出手報復的,這都是變法的保留節目了。
楚國貴族也不例外。
但是楚國貴族比秦國的可要囂張太多了,他們直接在楚悼王的葬禮上發難了。趁著吳起回來奔喪,直接動手射殺吳起。
吳起也不肯坐以待斃,就往楚王尸體旁邊躲。結果就是貴族齊射的箭矢射死了吳起的同時,也把楚王的尸體射成了篩子。
這種操作放到其余無論哪個國家都是炸裂的,哪有貴族敢動王上的尸身啊要不然吳起也不會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往楚王尸體邊上跑,就是想讓貴族忌憚,不敢隨意出手。
奈何楚國路子野,“我蠻夷也”。楚王尸體也照射不誤,先報仇再說。
報仇是爽了,事后誰也跑不掉。楚悼王的兒子根據楚國律法,把這群膽敢侮辱他爹尸身的貴族全部夷二族,順手收回了他們的封地。
楚國貴族是不知道這條律法嗎
不,他們只是不在乎。
楚國的國情決定了貴族權利極大,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個小諸侯王。他們自負楚王不能因為侮辱尸體的事情拿自己怎么樣,卻忘了楚國還沒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呢。
但是看目前楚國的樣子,距離春秋戰國也不遠了。楚王一代不如一代,國力也在緩慢衰落,貴族已經開始不把楚王放在眼里了。
昌平君想利用秦國這件事,解決楚國的這一頑疾。就算不行,自己能當上楚王也賺了。
他可不信秦楚交戰的時候,這些貴族會傾盡全力去救楚。所以到時候只要他得到了剩余貴族們的擁戴,依然可以湊出兵力和秦國抗衡。
這就像是當初西周被滅,倒霉的只有西周天子。諸侯還好端端的,手里依舊掌握錢財兵力,能輔佐東周重建。
弟弟昌文君仔細思量了許久,不得不承認兄長的謀算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現在不是楚國貴族自立的好時機,所以他們當然會更傾向于維持住以楚王為核心的楚國體系。
大不了就是提前從“西楚”變“東楚”,那也比楚國徹底被滅要強。而且昌平君也不一定就會步上東周天子的后塵,說不準他能繼續
維持住“西楚”的政治格局呢。
“此事還需提前和楚國貴族商量。”
弟弟提醒道。
等到情況緊急再談,先不說消息傳達緩慢2,那邊也不一定愿意配合。
早些談妥了,貴族也能早做準備。
這樣等秦國滅楚時,沒準貴族考慮到還有昌平君這個備胎,干脆不積極抵抗了。自己保存實力等待簇擁新王上位,任由楚王負芻被秦國抓走。
昌平君也道
“這么做雖然對不起楚王,但我們也是為了楚國的存續。”
反正貴族本來就不會傾盡全力護住楚國,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負芻又沒什么本事,貴族留著本錢支持別人也無可厚非。
至于楚國貴族會不會因為二晉貴族的悲慘下場而為了楚國拼死抵抗,可能性還真不大。
兩邊國情差得太多了,楚國的地形和氣候決定了他們那邊和中原地區是兩種畫風。
中原沒什么險可守,貴族才會任人魚肉。他們楚地可不同,貴族完全可以借助地利當土霸王。
一個兩個的,秦國能剿滅過去。可楚國境內到處都是這樣占山為王的貴族部落,他滅得過來嗎
打一個,其他的能群起而攻之。
雖然楚王死了、楚國滅了不能叫貴族們感到唇亡齒寒,但秦國攻打其他貴族領地,還是可以讓他們生出警惕、同仇敵愾的。
這就是“犬戎滅周無人在意,匈奴打燕趙國反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