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與曹參來到長安城之后,順利地通過了學宮的考核。曹參還沒想好拜入哪一派門下,蕭何已經迅速去了術數家的講師課堂聽課了。
曹參有點愣
“你這就選好了”
蕭何點頭,他對術數很感興趣。至于其他學派的治國理論,說實在的,他覺得研究這個不如研究術數公式。
“為官治國哪有那么多花樣呢不過是哪個好用就用哪個罷了。”
什么道家法家儒家,在蕭何看來都是治國的手段。手段是在需要的時候擇選合適來進行的使用的,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這些手段里,為了學說還要排除異己。
曹參若有所思
“蕭兄,你說的有道理,我受教了。”
曹參接受了蕭何的說法,但他沒有學到蕭何的操作方式。蕭何是先混入了術數家之中,再去四處蹭課的。
由于術數家沒有明確的治國理念,提出的大多都是實用性的數算技巧,其他學派對術數家弟子沒太多的防備。見這家弟子過來蹭課,不僅不驅趕,還十分歡迎。
各家想的是,術數家不算正經的治國學派,要是能把它家弟子忽悠過來,也算一件美事。
再加上蕭何性格寬和溫潤,很快就和眾人打成了一片,走到哪兒都很受歡迎。即便是鐵面無私的學宮祭酒,見到他時神色都要溫和不少。
畢竟蕭何是個非常乖巧的好學生,他還特別熱心,在其他學派發生矛盾時,總會站出來打圓場。
蕭何實不相瞞,都是被劉季那家伙練出來的。
剛開始只是為了維持和諧友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各派吵架耽誤他進學。后來發現勸架之后各派師長都對他友善了不少,蕭何就明了了。
在學宮里學子的表現如何都是被師長們看在眼里的,日后學成出師時是否能被師長推薦給咸陽城中有話語權的大官,全靠平時是否給師長留下了好印象。
雖然長安學宮還沒能形成諸如后世學生會這樣的組織,但蕭何已經隱隱有成為學生會會長的架勢了。
與此同時,深受各派排擠的曹參表示心很累。
都是到處去聽課,蕭何受到歡迎,他卻人人喊打。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些百家弟子都把他當成雜家弟子了,于是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曹參去找蕭何抱怨此事。
蕭何不由得頭痛起來
“你沒有加入任何學派,卻去四處聽課,是不是還說過要在百家學說里擇優學習的話”
曹參點頭,覺得沒什么毛病啊。
要加入哪一派,那不得先了解一下,選個好的嗎之前在鄉間,他接觸的都是粗淺的內容,遠不如長安學宮這么完善,也擔心此前了解的不夠真切。
蕭何嘆氣
“你說要擇優學習,他們自然會認為你是雜家弟子了。”
雜家弟子就是匯百家之長,是個討人厭的縫合怪,這里抄一點那
里抄一點的。百家當然不喜歡雜家了,誰樂意被人說自家學派某某部分是糟粕,更不樂意自家學說被拿去和別家的一起拼合。
其實雜家不是個很成型的流派,它始于商鞅的門客尸佼。在尸佼之后,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呂不韋,他撰寫的呂氏春秋便是雜家的集大成之作。
原本因為秦王政對呂不韋有偏見,不喜呂氏春秋,導致雜家在秦國舉步維艱。但后來太子扶蘇明顯青睞雜家,秦王政愛重太子,便不再計較呂相的那些舊事了,左右人都已經死了。
在秦國這種特殊的學術氛圍里,注定了雜家弟子會越來越多。
誰讓秦國不會放棄以法治國的根基呢只要法家不倒,秦國就必然要永遠走在雜糅百家的道路上。
聽聞秦國官學里也開始教授各派學說了,卻是只取精華部分教導,且不限制學子選修科目的數量。
這不就是雜家手段嗎只不過做得更委婉隱晦一些,還找了一堆借口安撫諸子百家,讓諸派有苦難言。
如今長安學宮里雜家弟子也越來越多了,不少新加入的學子都沒有選擇固定的流派棲身。在曹參過來之前,就有一些雜家弟子鬧得各家很不痛快,這才有了現在人人喊打的局面。
曹參覺得自己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