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扶蘇是同人文主角,同人文作者當然要給他把能安排的規章制度都安排上。大赦天下作為拉攏人心的利器,不可能被略過去。
秦王政從兒子這里聽說了這個操作,認為很不錯。與扶蘇商議過赦免范圍之后,在太子加冠與新年交匯之際第一次施行。
雖然這是個籠絡民心的手段,但重法的秦王政覺得赦免罪犯還是不太合適的。
罪犯做了錯事,憑什么隨隨便便就能被減刑只為了展示君王的仁德嗎
秦王政才不屑去弄這種仁德。
巧了,扶蘇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說是大赦天下,其實“赦”的和罪犯無關。不過是用慣了這個詞,懶得換了。
秦王政下旨今歲的庶民賦稅減免一半,并施行新的田稅制度。
所以“赦”的是庶民。
舊的田稅制度是擁有的田越少,要交的田稅比重越大。而新稅制則是扶蘇執政時期使用的,反向階梯稅制。
當初商鞅為了讓農人安心種田才搞出田越少稅越多的反常識規定,但如今大秦幾乎坐擁天下良田,人口爆發后更不缺農人。為了庶民生計著想,自然該廢除不合理的賦稅制度。
因此扶蘇改制為田越多、稅越重。
這個規矩非常得罪坐擁大量田產的貴族,但扶蘇原本就見不得他們將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正值六國舊貴族趁始皇駕崩起兵造反,扶蘇便強硬地將此政策推行了下去。這樣便安撫了飽受壓迫的庶民,大大減少了庶民跟隨叛軍作亂的比例。
同時,扶蘇還規定,鎮壓叛亂的貴族可以得到稅收減免的優待。鎮壓得越多,減免年限就越長。
貴族雖然知道扶蘇這是鈍刀子割肉,用減免政策來安撫他們,讓他們不再反抗新的稅制。但他們沒得選,只能接受。
胡亥搞那么多騷操作都沒人攔得住,換上手段更高明的扶蘇,秦國貴族只會更沒有抗議的余地。
若是再鬧,減免政策也給你削了,老老實實交稅去吧。
貴族們只能自我安慰,就算鎮壓了叛亂,以后也不是就沒有別的法子能夠再給自家爭取延長減免年限了。北邊還有匈奴可以打,往西還有西域可以收拾。
扶蘇見貴族老實了,又順勢推出了另一個人頭稅的改制,將之廢除。
秦朝的人頭稅是規定16至60歲的男丁需要按人頭交稅,實際是一種勞動稅。有勞動能力的人才需要交稅,看似十分合理。
畢竟天下有許多荒田,若是完全按田畝數量收稅,荒田的稅收就要平攤到庶民身上去。
但剝削和壓迫是永遠存在的,到了王朝后期,大量男丁手里沒有田地卻要交稅,土地都到地主手里去了。可男丁手里沒有土地,不代表他們名義上沒有土地,況且租田也是要交租稅的。
只交人頭稅也就罷了,倘若人頭稅和田稅并存,那庶民的日子有多難過可想而知。
扶蘇以官田形式收攏無主的田地和無人耕種的荒田,收稅只按耕地畝數計算。雖然這么做容易給管理官田的官吏鉆漏洞瞞報耕地數量的機會,可也比多收田稅加重庶民負擔要好些。
在大秦完善了庶民名下田地的登記制度之后,收稅便可只收田租了,手里有多少田就按多少來交。
田越多稅越重,也能限制一部分人盲目增加田產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抑制地主的擴張。哪怕抑制效果有限,也比不抑制要強。
秦王政采納了兒子提出的新稅制,在此基礎上與治粟內史等人商議完善。
適合上輩子秦二世的政策不一定完全適合如今的大秦,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改動。
有秦王政坐鎮,新制推行起來阻力更小。功勛貴族們或許不會給扶蘇面子,但絕對要給王上面子。
大赦天下的時機選得好,旁人有意見也得憋著。這么重要的日子你和秦王唱反調,以后不過了是吧
“王上,如今正是秋收時節,貿然更改稅制,只怕不妥。”
還真有人站出來反對的。
扶蘇看了一眼那人,是個他沒多少印象的秦國貴族。打天下沒他家什么功勞,但他們家靠著在秦國經營多年,手里掌握的土地估計不少。
事實上功臣們剛滅三晉和楚國沒兩年,雖然分到手了大量土地,卻還沒太享受過這么多田地帶來的巨額財富。
天下還亂著,有些田產名義上是分給了功臣,其實產出的莊稼根本沒能送到他們的新主人手里。畢竟路途顛簸又遙遠,運輸實在不便。
秦王政于是賞下大量財帛安撫將軍們,以
此換取了新收的糧食。糧食直接就近充入各地府庫,另外又運送了一大部分去往軍營,作為軍糧。
將軍們對此沒什么意見。
一來他們拿到了錢財補償,二來他們打仗確實很需要糧草。
由于沒親眼見過改制之前的糧產賬冊,就算改制之后到手的糧食數量出現銳減,對將軍們來講也沒什么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