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也不藏私,畢竟太仆作為高官不可能親自下場和他們搶生意。當官的都
有傲氣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仆問他們
“若我想向某人購買一樣物品,那人卻不肯賣,我該如何說服他們”
商人先是答
“價格夠高,自然有人會心動。”
太仆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問題在于他要大批量購入馬匹。價格定得太昂貴,不僅耗費甚巨,還會讓王上覺得他沒本事。
太仆只好道
“可有別的法子”
商人“那邊要看太仆手中可有對方也急需的東西,且此物最好是太仆自己一人持有。”
誰說只有大秦求著買諸戎的馬了諸戎不也求著購買大秦的好東西嗎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還有的談。
商人們對視一眼,大概猜到了太仆在煩惱什么。
一個管馬的官員提及采購,簡直就是送分題。肯定是想向西域買馬,只是西域不肯賣而已。
有人就針對性地提醒太仆
“賣家是否只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賣,那您就更占優勢了。”
眼光長遠的戎人部落不肯賣馬,是因為擔心秦國拿到好馬反過來攻打他們。但天底下這么多部落,總不會家家都眼光長遠吧
春秋戰國這么多國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諸戎更亂,絕對有能用利益誘惑的。
只不過時常和秦國直接接觸的,唯有離得最近的那幾個部落而已。更遠的就需要互相帶話了,而帶話這種事情秦國很難干預。
諸戎只要不告訴遠方部落秦國想買馬,那些戎人即便樂意賣,也不會主動來提的。
還有商人則意有所指地說道
“對方不肯售賣,可是怕您進貨后倒賣與他形成競爭這也有個解決方法,您找遠一些的人進貨就是了。”
同郡之內的,互為競爭對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東海那頭的郡,你從他手里買了東西回來賣,又影響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樣的。
靠近秦國的戎人怕被攻打,離得遠的就沒什么顧慮了。又打不到他們那邊,馬能賣上價錢為什么不賣
馬也是會老、會死、會擴大種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時候消耗的卻沒那么多。有些小部落養不起那么多,只能控制數量,對秦國來說這就很浪費了。
就是怎么叫那些小部落相信過去買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對他們有威脅的其他部落和小國在假借秦國名義購馬、實則準備攻打他們部落,還是個問題。
太仆聽完醍醐灌頂。
做生意還有這么多門道呢,他一個整天只關心御馬生老病死的太仆確實不太清楚。
太仆當即謝過眾人的提點,開始琢磨起怎么利用秦國現有的優勢商品和人換馬了。
商人們拿著謝禮告辭離開之后,很快又聚在了一起。
“按理說天下即將歸一,王上應當不用再大量購置戰馬了才對。但如今看太仆的反應,只怕后續
還有戰事。”
“北邊匈奴南邊百越亦或者,西域的部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