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侯用茶言茶語攻略韓侯的時候,秦王父子也在認真篩選燕國臣子里能用的人。
篩選的結果就是
沒什么能用的人才。
秦王政嘆為觀止
“燕國原來也在靠別國過日子。”
燕國當年的大將樂毅是趙國人,后來燕國和趙國死磕的時候更是熱衷于去趙國挖墻腳。
如果說秦國沒什么自己的人才是因為秦國疲民五術弄出來的后遺癥,燕國就是純粹的地理原因了。
靠近匈奴的邊境之地朝不保夕,燕國又是個弱國,難以發展文風。就算有人才,人家也往中原富庶之地跑了,誰留下來伺候傻缺燕王喜啊。
他燕喜又不是禮賢下士的燕昭王。
不過比起燕國沒什么人才這個問題,燕國人才太散漫才是更需要重視的事情。
燕國上下的風氣都是一樣的,俠氣比較重。臣子們雖然努力學習中原的禮儀文化,想裝成個文明人,但很多時候還是掩蓋不了骨子里的個性。
這個問題所有諸侯國都有,禮儀的熏陶哪有環境的熏陶厲害呢所以秦國干脆懶得學中原所謂的君子做派了,反正也是一群偽君子。
別的個性倒還好,輕視律法這個不能放縱。
所以燕國臣子想事秦,先把思想觀念轉變一下吧。
首先,改掉喜歡養門客的臭毛病。
其次,改掉認為自己身為貴族,律法管不到他們、律法只是約束庶民的舊思想。
大秦雖然做不到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但你貴族觸犯法律之后是不可能仗著權勢徹底躲過罪罰的。
還有燕國的送禮之風也很興盛。
或者說七國都是這樣,隨隨便便收禮,收了就開始幫忙干活。什么忠君根本不存在的,你敢賄賂我,我就敢給你行方便。
秦國到了秦王政這一朝也只是稍微改善了一些,畢竟上輩子荊軻刺秦之前可是給蒙嘉送過禮的,借此躲過搜查成功把匕首帶入了宮中。
扶蘇重生回來之后下狠手整頓過這方面的事情,如今的大秦倒是沒人再敢公然行賄和受賄了。哪怕私底下難免還有一點搞小動作的人,也是小打小鬧,不可能完全禁止。
秦王政看著這些燕國臣子的名單,只覺得頭疼。
什么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群人就是。才華沒多少,然而如今識字進學的人太少,哪怕他們沒什么大用也不好就此棄置。
偏偏他們之前都是燕國朝堂中官職比較高的臣子,又不能打發去做什么小吏。即便在秦王政看來,他們的能力也就做做鄉老了。
燕喜可真是個來者不拒的奇葩。
燕國倒也不是沒有優秀的人才,但那些人大多更忠心一些,不如見風使舵的人識時務。
都見風使舵了,還能繼續留在燕國這個沒什么前途的地方混著,而不是提前想辦法跳槽去別國。可想而知這群墻頭草也沒什么能耐,之前怕是找不到下家。
扶蘇犀利評價
“燕國也就國土有用一點。”
畢竟是后來的幽州,也是燕云十六州中的東半邊。作為天然的北方屏障,對抗擊匈奴十分重要。
秦王政把名單放到一邊
“罷了,回頭丟去哪邊做個縣令還是勉強夠格的。”
他預備置縣近千,縣令還是要找一些有經驗的人來當為好。只要挑選的位置得當,上有郡守、下有二老、身邊還有縣制的吏員盯著,這群人也只能老老實實干活。
若是誰干得不好,正好給了秦王政借口降職,降到下面的鄉中去當鄉級的官吏。而且是他們自己本事不行,怪不到別人不給機會。
燕國被滅之后,代地的假趙王也乖乖跟著大軍一起回咸陽了。
看在他這幾年表現不錯的份上,秦王政也沒有苛待他,賞賜了不少金銀財帛。比起其他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趙國宗室,他算是占了大便宜。
其他宗室有些安分的被送去了長安城當庶民,不安分的如今還關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