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退回殿外之后,就意識到自己犯蠢了。
先不提殿內那位到底是不是少年時候的王上,就算是,他重新進殿一次不可能穿越回去啊。
想起那位殿下所坐的位置并非正上首,且他旁邊似乎還有眼熟的蒙毅在,來應該是某位孫輩的殿下來了。
李斯心念一轉就猜到了橋松的身份。
雖然他沒過橋松本人,但這位太子長子還是聞過的。據說王上長孫還算滿意,默認了宮中侍者稱呼他為太孫。
這就是提前確定橋松為大秦的第三代繼承人了。
這個模式有眼熟,和當初昭襄王默許太子柱確立子楚為嗣子差不多。有個優秀的嗣子,能大大提升太子在其余兄弟之間的競爭力。
李斯重新回到殿內,先向幾位君上告了罪,而后鄭重拜太孫殿下。
橋松知道這位是祖父和父親都信賴的重臣,連忙客客氣氣地起身回禮。
扶蘇單手支頤,側倚在案幾上,故意問道
“方才廷尉為何進來又出去可是被什么嚇著了”
說著用眼神去示意兒子,臉皮薄的孩得有點懊惱。不由得懷疑自己是不是模仿祖父時模仿得太辣眼睛了,才人家給驚了出去。
李斯不敢太子的坐姿有什么意,畢竟王上都沒有意。
他恭恭敬敬地答道
“非此,乃是太孫殿下頗有王上當年的風范,叫斯一時不敢認了。”
扶蘇挑剔地打量兒子。
就這就這還能算頗有父親當年的風范他覺得兒子比起父親差遠了。
秦王政倒是挺欣賞孫子的。
雖然他很縱容愛子,可他確實沒辦法違心說出“愛子是個值得學習的榜樣”這樣的話來。
所長孫自己不和他爹學壞,秦王政還是樂其成的。李斯吹捧太孫,他給了李斯一個贊許的眼神,還算他有眼光。
橋松沐浴在各式各樣的目光下,覺得壓力極大。
有一個千古一帝當祖父,還有一個大魔王當親爹,另外有一群名臣賢相時刻評估他是否是個合格的接班人。
的橋松承受了他這個年紀難承受的重擔,但他只能堅持下去。這是秦三世必須要經歷的事情,沒有捷徑可走。
橋松越發挺直了腰背,努力做出沉穩的模樣來。
扶蘇收回了挑剔的目光
“還算湊合,沒有丟了父親的臉。”
要是橋松敢頂著這張臉做出和他那群蠢弟妹們一樣的舉止,他一定會“好好”教育兒子的。
秦王政決定委婉地解救一下可憐孫兒,于是向李斯,詢問他今日前來有何要事。
眾人的注意力然被吸引了過去,沒人再注第一次露面的太孫了。
李斯連忙回道
“上回同王上提議的兩律之策,斯已經編好了初期的百越律,請王上過目。”
因為秦國商隊和百越通商比較多,
李斯編寫和百越相的新律時效率極高。
只是百越之地各有各的風俗,從浙閩到兩廣是個非常大的地域跨度,不可能全部用一樣的律法進行規范。
因而李斯先編了個基礎版的律令來,其他細節要根據各地風俗再進行調整。
和百越比起來,倒是顯得匈奴那邊沒什么難度了。匈奴部落雖然多,可他們的文化習俗方面是沒太大差別了,不像百越山林阻隔,不同地區的部落之間可能壓根就沒有什么交流。
倘若百越律能順利推行,李斯甚至膨脹到覺得他能去給諸戎編個律法。
不過他拿不太準王上會不會派兵攻打諸戎,只是維持通商的話,諸戎不一定會接受秦國的律法管轄。
一本新律在秦王、太子和太孫之間傳閱了一番,李斯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疏忽。他應該叫人謄抄幾本一起帶來的,免得君上只能拿著一本。
秦王政沒有新律發表什么法,他正想問兒子怎么,一抬眸上雙眼亮晶晶的橋松。
到嘴的話轉了個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