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馬上就不是齊王了,只是一個小小的齊侯。他是對秦國有利用價值,秦王才愿意禮遇他,要是做得過分了,秦國不介意立刻換太子上位。
做人嘛,難得糊涂。
所以當初張良忽悠他說各國快要復國成功的時候,他也就假裝信了。
不信還能怎么樣呢又打不過秦國。
后來一路上回國沒瞧見韓魏有復國的跡象,齊王建也當自己瞎了沒看見。大家維持表面的和平是最好的,這樣他以后還能接著在秦國享福。
雖然這么做對不起祖宗基業吧,可天下大勢又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就是個隨波逐流的小人。
想想當年祖宗也是搶了人家姜氏的國君之位,可能現在的下場就是報應吧。
反正祖宗別想找他麻煩。
齊王建在心里給自己樹起了立體防御,乖覺地被秦兵拱衛著去大營里待著了。
他不著急,秦軍遲早要攻打齊國的。那幾個想上位的家伙對秦王來說都是威脅,肯定要被收拾,他的仇必然能報,自己等著就行。
不過齊王建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攻打臨淄的時候,能不能讓寡人和那幾個亂臣賊子對峙一番”
他搓搓手,有點小期待。
主要還是想狐假虎威一番,站在大軍之中威脅城里的亂黨,想想就很爽。到時候他怎么罵人,里頭肯定都不敢回嘴的,他就可狠狠以出口惡氣了。
眾人
酈食其敷衍地點頭
“等會兒我去同蒙將軍說說,若他同意了,那就沒問題。”
齊王建“先生要好好替寡人美言一番啊”
酈食其“一定一定。”
下午蒙恬帶著親兵趕到了,接受了這一批士兵。部署接下來的攻伐事宜時,酈食其將齊王的請求轉達了出來。
蒙恬倒是沒有拒絕
“我們此次發兵本就為了兩件事,一是齊人傷我大秦使者,二是替齊王討回公道。既然齊王自己愿意站出來聲討亂黨,那再好不過。”
他們是替秦使報仇才發兵要個說法的。
而誅殺亂黨,這個就和秦王沒關系了。是你們齊王自己要求的,秦國屬于無償幫忙的那一方。
那么齊人日后就不能指責秦國狼子野心。
誰有意見,自己找齊王去。
酈食其秒懂
“在下會說服齊王寫下獻國之書的。”
齊王因感激秦國替他報仇,愿攜整個齊國就此向大秦稱臣。日后齊地并入秦土,齊王自降為齊侯。
這件事里不存在秦國發兵搶占齊國土地的行為,完全是齊王自主選擇獻國。齊王這不叫投降,這叫舉國歸附。
比起投降,這種操作對齊人來說傷害應該更大。相當于君王背刺了所有人,做了那個賣國賊。
罵名都是齊王在擔,這老小子怕是得被齊人罵上許多年了。不過他只在乎自己的榮華富貴,估計不痛不癢。
蒙恬整頓好軍隊后也沒浪費時間。
王上的命令是要盡快把呂雉等人接回咸陽,言下之意接到齊王之后立刻發兵,不用拖延耽誤。
因此蒙恬給其他各地的軍隊傳訊之后,眾人齊齊拔營,正式打響了攻齊之戰。
咸陽。
扶蘇寧愿去玩裝了炭火的精致手爐,也不想看奏折。他把無聊的請安折子一股腦丟到太孫桌案上,美其名曰鍛煉兒子的能力。
至此,扶蘇自己案上就只剩下一小半奏折了。
橋松是個和他爹完全不同的認真崽,批閱奏折時十分嚴謹細致。他爹自從刻了新的私印之后字都不愿意多寫一個,面對毫無內容的折子就直接蓋個印表示已閱。
可橋松不一樣,他會仔仔細細地寫下幾個端正的隸書,讓臣下感受到來自君上的關懷。
扶蘇夸贊
“對,就是這樣,做得不錯。”
橋松我聽出來了,你在忽悠我。
雖然請安奏折扶蘇是不批了,不過兒子批完的他還是會看兩眼的。其實仔細算下來工作量也沒減輕多少,但壓榨兒子本身就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