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就覺得,憑什么讓魏王假去當魏侯呢分明在魏國最得人心的是信陵君啊
之前魏侯一點都不配合,還跟著楚侯搞小動作,簡直自尋死路。這就是信陵君家眷的機會,抓住機會把魏假拉下去,讓魏侯之位落在信陵君一脈也不錯。
結果就是魏地的人都已經老實了,魏侯自己卻因為有前科被多關了一段時間。不僅如此,好不容易挨到秦人不再防備他跟著楚侯一條路走到黑,又蹦出來個比他更識趣的魏國宗室跟他別苗頭。
趙高就開始左右搖擺,做出一副今天覺得魏侯挺好的、明天又覺得信陵君后人也挺好的模樣。
他就是故意的。
王上和太子又沒發話放他們出來,他趙高可沒那個資格做主。所以先拖著,讓兩家自己互掐去。
楚侯原本在一心一意地琢磨該如何聯絡到反秦復楚的勢力,沒成想隔壁鄰居那么鬧騰。
和唱大戲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時候一天能鬧兩場。由于楚侯不聽話,居住的宅院不算很大,他的起居之所就離那頭有些近了,總能聽到那邊的動靜。
總之,很吵,非常吵。
吵得楚侯頭疼,根本沒有辦法思考。
一開始楚侯還忍著,時間長了根本忍不了。誰能受得了鄰居見天地鬧矛盾,很快就從雙方互掐變成了三方互掐。
這里頭當然有趙高故意挑撥,不然一群體面的貴族王侯也不至于鬧成現在這副不顧顏面的
樣子。
罪魁禍首張耳倒是沒有在陳縣留下。
他挑起了信陵君家眷的野心之后,就為了這家奔波去了。想要信陵君一家頂替魏侯可不是說說就能成功的,至少需要他家在秦國朝堂上有一定的支持率。
張耳想盡辦法從陳縣出來了。
陳縣本來就會隔段時間放出一波考察后覺得安分的貴族,張耳在其中表現得還算不錯。出來之后照例是在長安城當庶民,在這里最快的上升捷徑是入長安學宮。
張耳自己畢竟是個名士,考進去倒是不難。信陵君門下的門客雖然良莠不齊,但有本事的人也不少。
他在里頭找到了好幾個同盟,總算不是勢單力薄了。
就這樣,在魏侯不知道的情況下,信陵君一脈開始暗中發育。魏侯卻完全沒有發展自己勢力的意思,他也聯絡不到外界,長此以往必然要落入下風。
秦王政看完奏報,微微瞇眼。
扶蘇替父親換了盞熱茶
“父親考慮好是否要換人扶持了嗎”
秦王政卻道
“不急,讓他們繼續斗下去。”
信陵君名聲確實好,好到很多人愿意支持他的家眷復國。所以出于這一點考慮,不能隨意扶他的子孫代替魏侯。
倒不如讓兩派保持勢均力敵。
魏人團結起來對秦國沒好處,他們自己主動搞內斗才是秦王想看到的局面。
扶蘇了然
“那我便讓趙高去提點一下魏侯。”
魏侯也該意識到他的地位穩不穩固,不只看他自己是否老實聽話了。
扶蘇不信他真的一點聯絡外界的手段都沒有,先用這招哄他去聯系心腹。等他聯系完就把這條路切斷,這樣魏侯才能徹底成為甕中之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