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是先秦時期夫妻間常用的稱呼,不分男女。雖然到了戰國末年至秦漢,出現了郎和娘的區分,但現階段很多人還是延續了舊時稱謂。
李斯看夫人這么善解人意,于是放下心來。也沒去看自己的行李是否被添補回去,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直到上路出發以后,他也沒想著去檢查一下。自家夫人一向靠譜,肯定不會給他添麻煩的。
車隊走得不算快,因為路上實在是容易顛簸。且不提趕路太快會不會叫王上不適,就算王上受得了,他們也怕體弱的太子受不了。
反正也不急,秦王就下令慢慢趕路了,車架平穩才好方便他批閱奏折。
大部分奏折里提的都不是急事,延后處理也無妨。能自己拿主意的馮去疾就拿了,不能的再安排人追去送給王上。
若地方上有急事,相關的奏報不會額外走一趟咸陽。出發之前秦王政已經跟心腹臣子聊過了巡游路線,預計過什么時候到哪座城池。
隨后這個消息也告知了部分郡守,奏報基本都會經過郡守的手再遞交出去。郡守自然會估摸著行程,直接命人發往目前距離王上最近的城池。
旅行辦公實在是折騰臣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扶蘇甚至還說這樣也挺好
“可以借此鍛煉一下臣子的辦事能力。”
能不能把奏報發對地方、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奏報送到等等,都是在考驗他們的能力。
一聽就不是什么人話。
領導經典話術之「困難的任務都是我對你的考驗」,是現代社畜聽了能把人吊路燈的那種危險發言。
由于被折騰的是地方官,和隨行的臣子沒什么關系,所以大家看熱鬧看得還挺樂呵的。
其中李斯擁有雙份的快樂。
只要一想到馮去疾被留在咸陽他就樂,相國里果然還是他獨一份地受恩寵。
這份快樂讓李斯都直接忽略了暈車的不適感,他的馬車可不如王上的舒適寬大。雖然遠比曾經那
些車架要好,坐久了還是會不舒服。
直到中午停下休整,廚子們開始準備午飯時,李斯才收斂點。
下車和憋了半上午的同僚們聚眾聊天,散散步透透氣。大家都沒往王上的車架那邊走,不是不想見王上,主要是不想見太子。
能隨行的重臣誰不是人精,以前還覺得太子仁善溫柔,后來都意識到太子難搞了。
主動湊過去一定會被太子收拾,他們還是識趣點不要打擾人家父子獨處了吧。
別的臣子或許是因為官職緊要才被帶上的,王綰不同。他卸任相位之后任的是個相對清閑的職,秦王政點他隨行主要是以示榮寵。
好歹王綰勞苦功高,丟了相位就罷了,不能再把人冷落了不管不問。王綰實則也沒犯什么過錯,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
太子殿下知道父親念舊情,便私下安撫王綰。同他說整日悶在咸陽人都要悶壞了,不如一起去看看外頭的名山大川,開闊一下心緒。
王綰十分感動。
他如今已經歇了爭名奪利的心思,王上還能不計前嫌地惦念他,他已經心滿意足。
所以旁人加入巡游都各有各的任務,只有王綰是單純出來散心的。他現在就處在一個半退休的心態里,負著手這里走走那里看看,像個清閑的老太爺。
轉悠到李斯跟前的時候,王綰不懷好意地呵呵一笑。
接受現實可不代表他和李斯也和解了。
李斯不和這個手下敗將計較,直接扭頭當沒看見這人,繼續和同僚說起自己早年在外求學的見聞。
可王綰卻不走,杵在旁邊聽了一會兒。
李斯嫌他煩人,大家關系又不好,你老站這兒干什么顯得好像大家都不和你說話是在排擠你一樣。
王綰怎么也學會裝可憐了
其余同僚覷著兩人神色,一時也有些為難。
一個是前任相國,在朝中人脈不少。一個是現任相國,正是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