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秦王政說
道
父親不知道他們都編了什么瞎話,我聽完哪能忍住不生氣
9無字驚鴻的作品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說什么秦王長相嚇人,還說他陰險毒辣會吃人。
關鍵是李斯審問之后發現,這樣的流言不是只有這一家在傳。
那家人受不住審訊全都招了,說是謠言是有人刻意編造的。然后傳訊給各地有異心的楚人,叫他們統一口徑,傳一樣的話。
如果各地說的都不同,庶民們互相一打聽就知道是編的了。可如果所有人都是這么說的,相信這是真相的人會大大增加。
這種流言有時候能流傳千百年。
等后人史料缺失時,想要記錄當年的過往,只能多方打聽各地的傳聞互相印證。類似這樣各地都大差不差的流言,就很有可能被當成真相記錄下來。
秦王政聽著愛子振振有詞的分析,饒有興致地問道
“所以他們具體是怎么污蔑寡人的”
扶蘇不想把那些話說出口,拿了張紙提筆寫下一行字“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1
等父親看完,便要在燭火上燒了。
扶蘇補充道
“使者繚這些年在楚南百越,一直不曾回秦。楚人聽聞當年繚見父親時說過一段點評父親為人的話,說完后不久就逃遁了,不肯事秦。便借此牽強附會,編造了這些說辭,還說這是繚親口所言。”
目前還不叫尉繚的使者繚和秦王政之間有一段往事,旁人知曉得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使者繚一開始不愿意為秦王所用,還和友人說過秦王不好相與。
楚人假稱使者繚這些年在楚地附近,和他們楚人有過來往。他們從繚口中探聽到了他和友人的對話,便是上述這一段。
這還不是全文,后面有一段“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2
庶民哪里知道這是不是繚的原話,楚人都這么說,他們也就都這么信了。而且話語是根據故事編的,非常貼合劇情,看起來好像也沒什么毛病。
庶民也記不住全文,只記住了秦王長得嚇人、心性兇險陰狠、還會吃人。
繚的原話大概也好聽不到哪里去,但估計沒這么夸張。楚人約莫是拿那段話添油加醋了一番,半真半假的,最容易叫人相信。
秦王政攔下了太子燒掉紙張的動作
“不急,過些日子拿去給繚看看。”
扶蘇動作一頓
“若是這樣的話,恐怕繚要被嚇出個好歹了,父親也學會欺負人了。”
秦王政但笑不語。
莫名其妙成了楚人編造謠言的工具人,使者繚也是倒霉。
扶蘇將這張紙遞給了史官
“你且收好,莫要流落出去了。”
史官惶恐地接過去,都不敢多看上頭到底寫了什么。小心翼翼地折好,把字藏在里頭,仔細放進了木盒中。
膽敢散播謠言的貴族自然是處決了,
南陽境內類似他這般表面乖順內里藏奸的楚國貴族還有不少,太守已經根據口供去順藤摸瓜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