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見太子態度溫和,更加放心了。想著以后太子若能繼位,百越的日子必然會越發好過。
以往總聽楚人說秦王冷面無情,他們見后覺得有點道理。難免因此擔憂,好在秦王還有個好說話的兒子。
鐵
血君王為何都愛培養個仁德一點的繼承人,不就是為了在這樣的時候給旁人一點未來的希望嗎
扶蘇早就習慣和父親打配合了,他們父子二人一冷一熱,正好拿捏淳樸的百越人。
扶蘇刻意溫聲安慰道
“諸位不必緊張。我大秦以法治國,只是看起來嚴肅一些,實則最講道理不過。”
嶺南往年和楚人接觸得多了,總聽楚人抹黑大秦。仿佛秦人個個不近人情,不如他們楚人溫和重禮。
這一點使者繚也反復強調過。
各國都宣揚自己是禮儀之邦,很多時候律法要為這些人情世故讓路。百越的社會環境比較原始,禮儀在他們看來很多時候都是吃飽了飯撐的。
但他們會為了充面子去主動學習中原禮儀,不高興了又會干脆仗著自己是蠻夷不和你講道理。行為似乎十分矛盾,其實歸根到底是為了維護自尊。
學習中原禮儀,是不想讓人看不起。不講道理,是發現自己已經被看不起了,干脆破罐子破摔。
中原人總說百越不通教化,實際上是自己先用有色眼鏡去看人了。被人家敏銳發現之后,人家當然不給你好臉色,也不聽你廢話。
然后他們試圖教化百越時就頻頻受挫,分明是自己先流露出不屑的,卻要說是人家不服管教。
現在大秦首先給了他們想要的尊重,然后扶蘇和繚再給百越灌輸秦國只按律法行事”的新標準。
律法是死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只要訂立律法的人不故意夾帶私貨,就不會歧視所謂的蠻夷。
先讓百越人意識到律法這個社會準則的優越性,他們才會愿意接受它。
事實上這樣潛移默化的說服,繚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了。
各部落本身都有自己的規矩,這也是律法的一種早期表現形式。秦律雖然和它們多有不同,卻萬變不離其宗,能讓百越人感受到熟悉和親切。
反倒是遠超如今部落水平的中原禮教,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兩方對比之下,百越自然覺得秦人比楚人討喜。
扶蘇今日再次強調法治,就是在佐證繚的話,告訴百越首領那些不是繚為了忽悠他們而亂說的。
談判之前先拉近彼此的距離,并展示秦國和百越合作后的美好前景。為了一舉拿下百越,扶蘇算是下足功夫了。
百越首領自然能感受得到,氣氛頓時融洽起來。
于是開始進入正題。
百越想要秦國的先進技術,想要秦人幫助百越盡快發展起來,跟上中原的步伐。還想要充足的藥物等必需品的補給,讓百越擺脫目前的窘境。
一條條列出來好像很貪心,其實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治下的百越人日子能好過起來。對秦國來說要求根本就不算高,都是一些非常淳樸的條件。
百越甚至都不知道中原地區還有更高層次的好東西,比如官學這種能跨越階級的晉升渠道。
他們要的東西,大秦都是要給六國的。而為了安撫六國,
大秦還要出更多好處,那邊才叫真的貪婪。
百越首領對于階級跨越沒什么概念,他們也沒有應該為部落里的普通人爭取權力的覺悟。
政治方面,他們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這些首領能不能繼續當首領,而且不會受太多掣肘。要是被秦國招攬之后他們自己丟了權力,或者空有名頭、無法自己做主,那他們肯定不干。
這一點秦國同樣可以滿足。
讓這些首領擔任基層秦吏就好了,比如之前說過的讓他們當里正、亭長、鄉老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