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的首領們被秦人的一套組合拳牽著鼻子走了一個月,完全沒意識到不對。看著繚替他們一條條寫下的許諾,越看越滿意。
這次來找秦王商討的目的超額完成,不僅拿到了最高預期,秦國還主動表示會為他們開啟教育,真是意外之喜。
美中不足的是關于嶺南和秦國之間的道路修繕,秦王還沒有給一個準話。
一開始百越想的是修個陸路就夠了,能讓百越人更方便地與外界往來,不再與世隔絕。
但是在江陵縣待了這么久,他們算是見識到水運的厲害了。江陵位于長江邊上,來往船只非常多,是水運的重要樞紐。
江陵往下游走一段就會抵達洞庭湖附近,那里有長江和湘江的交匯點。自湘水南下,走到最南端,會進入長沙郡和嶺南的邊界之地。
那邊有一段分支的水域往西大約一百里秦里的位置,就是離水的最北端了。
離水往南和珠江匯合,珠江則東西橫穿了嶺南。包括云南、廣西和廣東,最后在廣州入海。
也就是說,如果在這里開鑿人工運河的話,可以聯通兩段水系。
這樣一來,秦人可以從長江順湘水而下,過靈渠進入離水,再往南進入珠江。之后往東抵達廣東,往西抵達廣西和云南。
為什么靈渠是備受贊譽的人造運河就是因為它直接把獨立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為了一體。
百越首領在使者繚的提點下發現了這一點,之后就是萬分心動。
能走水路誰還翻山越嶺啊直接坐船就能進入中原腹地,這不比什么都強
但是秦王好像不愿意開鑿運河。
也是,這么長一段河,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鑿出來。換了他們,他們估計
也不愿意,這是百越想要的又不是秦國想要的。
百越首領跟隨秦王隊伍換船上了停靠在長江中的大舟,秦王說要和另一處的百越部落一起談好,再統一收復百越。
路上,首領們就開始絞盡腦汁想該怎么說服秦王答應幫他們開鑿運河。
其中一個首領說
“運河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東西,商隊那邊也說了,有了運河以后就能有更多的好物送來百越販賣了。”
另一個首領說
“這個道理我當然懂,但秦王不同意,我有什么辦法”
第三個首領想了想
“如果運河對大秦也有好處,大秦肯定就愿意開鑿了。”
“能有什么好處秦人走陸路也能走,他們那個馬車很好用,沒必要再挖個河。”
“其實太子殿下應該是會同意的吧商隊是他的人,他必然想讓行商更方便些。”
“太子又不能做秦王的主。”
他們商討了好幾日,想要找出靈渠對大秦的益處。能不能打動秦王,就看這個了。
三人擔憂萬一等東南百越和秦國談好了條件,他們還沒想到說辭,這件事就會打水漂。所以一有空就扎堆思考,根本沒時間欣賞沿岸風景。
秦王父子倒是悠閑。
扶蘇不暈船,坐船比在坐車舒服多了,整日里就愛在甲板等視野好的地方待著。
倘若秦王發現太子不見了,看一看欄桿邊上準能找到人。
前幾日扶蘇還處在適應的階段,沒有到處浪,頂多這里看看哪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