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始皇帝提出另取帝號時,是提前和臣子們說過的。王綰、馮劫、李斯等人私底下先招博士們商議,而后才來提出建議。
這次秦王政猝不及防開口,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當時都愣在了那里。
正要帶頭參拜大秦天子的相國李斯被架住了,到嘴的“天子”二字哽在那里,上不去下不來,一臉吃東西噎著了的表情。
扶蘇偏頭看了父親一眼,果然見父親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真壞啊,阿父。
但扶蘇偏要讓人下不來臺,畢竟他可是父親的小尾巴,怎么能不緊跟父親的腳步呢。
太子殿下關切地問道
“李相公怎么了可是站太久岔氣了”
李斯勿cue,謝謝。
李斯迅速調整好表情
“多謝殿下關心,臣無事。”
不過是突如其來的要求罷了,王上心血來潮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一個優秀的臣子應該能夠應付一切突發狀況,滿足王上的任何要求。
李斯腦筋轉得飛快,迅速想到了對策
“臣聽聞,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貴。陛下建造大一統盛世,自該稱泰皇才是。”
在泰山稱泰皇,很應景。
李斯啊李斯,你真是太機智了。這都能給你想到,你就該是大秦第一賢臣
李斯微微有點自得,覺得這把穩了。
王綰看不過去,非要踩他一腳
“相國也知泰皇古已有之,以王上的身份,應當擁有一尊前無古人的帝號,相國此言未免太過敷衍。”
李斯
就你會媚上是吧可把你能壞了,還能想到王上應該用個前無古人的帝號。
可惡,這話怎么就被王綰先說了。不應當,不應該有旁的人比他更會討好王上,他怎么能在這種方面被人搶占先機
李斯立刻反咬一口
“看來王兄是有好主意了,不如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王綰頓時不說話了。
他就是嘴上口嗨一下,還沒來得及想好新的帝號。泰皇都不行的話,總不能叫神皇吧。
李斯仿佛斗勝的公雞,不過他仍要努力做出謙卑的姿態,免得讓人指控他太飄。所以李斯只是稍微得意地瞥了王綰一眼,而后就接著凝眉沉思去了。
現在一切回到原點,所有人都要重新開始思考。
馮去疾這時才慢悠悠開口
“帝號且不急,臣倒有一建議。除卻帝號要改,旁的應當也要改才是。譬如往后王命便為制,王令便為詔,天子自稱可曰朕。”
王命為制說的是往后帝王平時下達的非正式決策,在官方文字中應當記錄為「制曰xxxx」。
后面的內容可以是“善”“不可”這類性質的回答,也可以是直接下達新指令“朕決定日后要如何如何”這樣。
王令為詔就更好理解了,書面形式的詔書大家都見識過。
而天子的自稱,是馮去疾靈機一動想到的。
最近王上不再用原本的自稱“寡人”,反而時常用“朕”。他便忖度著王上可能是想修改為帝后的自稱,那便干脆由他來替王上開口建議。
當年周天子的自稱比較復雜,是為“予一人”,說起來就很費事。精簡一些也好,至少旁邊那個史官可以少寫幾個字了。
李斯不可置信地看向馮去疾。
王綰搶他風頭也就算了,怎么馮去疾這個濃眉大眼的也開始表現了果然,這群同僚他是一個都不能忽略,放松警惕就會被排擠到邊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