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了御駕親征這一出好戲。
當時扶蘇說的是
“北境邊塞將有戰事,糧草等供給不能出問題。諸位愛卿定要辦好此事,不能耽誤大事。”
言下之意若是糧草實在不夠,少不得要貴族出點血支援一些。咱們先渡過難關,后續論功行賞和補償少不了。
當然,這樣的話在有些人看來難免像是空口許諾。萬一皇帝就是在找機會從他們的家里撈東西,事后再隨便打發了呢。
誰讓二世陛下當太子的時候就不怎么做人,大家不太敢信他。
見大部分臣子皆不言語,反對派就抓住機會跳出來了。
這個說打仗太過勞民傷財,大秦如今風雨飄搖,實在經受不住這樣的消耗。
那個說之前始皇帝在時就非要北擊匈奴,鬧得庶民怨聲載道。始皇帝一駕崩,你看,庶民果然一煽動就造反了,陛下你要吸取教訓啊。
還有人說國庫的糧草告急,哪能出得起這么多糧草支持戰事。北境那么遙遠,運糧過去耗費太大,根本供不起。
反正各種理由都有,就是要勸說扶蘇以大局為重,和匈奴議和。
左右匈奴也就是在邊境搶一搶,靠著北邊邊境的是誰
是原本秦國、趙國和燕國的領土。
六國余孽也不是都團結一心的,魏韓齊
楚就不在乎北境安危。被搶的又不是他們老家,趙燕秦倒霉就倒霉唄,這些往前數幾十年都是他們的對頭。
然后不等扶蘇駁斥,也不等老秦人氣憤地跳出來宣稱大秦從不怯戰,趙燕兩邊先把主和派噴了個狗血淋頭。
想看無字驚鴻的在大秦當完美太子嗎請記住的域名
扶蘇饒有興致地看了一場好戲。
戲看完之后,正事還是要決策的。到底是打還是和談,都得他來拿主意。
和談是不可能和談的,大秦可不怕匈奴。
扶蘇先是反問主和派,難道議和就不要出錢出糧了嗎都是要花錢的事情,憑什么給匈奴送錢而不是拿這些資本打回去
然后扶蘇又質疑主和派是不是匈奴派來的臥底,否則華夏子民怎么能做軟骨頭,不顧同胞的死活
主和派倒是想說他們和燕趙不是同胞,但不能說。
現在大秦已經一統天下十余年了,大秦之主最不喜歡聽的就是老舊的六國論調。
在他們父子看來天下都是秦土,天下人也都是秦人。你作為秦臣公然宣揚分裂論,明天你腦袋就沒了。
最后扶蘇還是強硬地壓下了反對聲,堅決要打。
可是當真開始籌集糧草時,又出現了問題。有些人在朝會上無法左右皇帝的決策,私底下就拖后腿使絆子。
他們想故意害得秦國打敗仗,這樣故國才有可乘之機。
扶蘇應對這些的策略也很簡單。
他先把害群之馬挨個查出來,先記著,以后再算賬。
大戰在前,處置大批官員只會鬧得朝野失衡,反而影響戰事,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現在就撕破臉。
不能處理他們,那就要想別的法子解決問題。
這群家伙故意拖延糧草發放是吧
那只要他這個皇帝在前線待著,臣子們為了不餓著皇帝也不能搞事。
反賊只有背地里搞小動作的能耐,真現在就撕破臉,他們自己也是不敢的。
明知道陛下御駕親征還克扣糧草,就是實打實地造反了,朝中的老秦人能瞬間發難扣押他九族。
于是扶蘇就提出了要親征。
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破敗身子當真去了邊境肯定會遭罪,一不小心就回不來了。但為了大局他不得不冒這個險,往好處想,就當是去旅游了。
而且也不一定真需要他出去呢。
扶蘇的計策是先威脅臣子。
你們要是不配合,我就去御駕親征。到時候你們不配合也得配合,還不如現在就乖乖老實下來。
若是威脅不奏效,才會真正啟程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