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人把茶飲換了,換成用他特制藥材泡出來的茶水。倒是不難喝,扶蘇嘗了一口就欣然接受了他的醫囑。
反正吃暖鍋也容易口干,本就會多喝一些茶水。
父子倆都是重口的,最近也沒有清淡飲食的要求。今日上的暖鍋鍋底調料下得重,也不知是不是夏太醫故意吩咐的。反正吃完之后直到入睡前,扶蘇都總覺得口干,那茶他喝了一杯又一杯。
不得不說,效果拔群。
哪怕扶蘇因為睡前飲水過多,夜間不得不起夜了兩三趟,第二日也沒出現著涼的癥狀。
尋常冬日里起夜可是很容易受涼的,更何況昨日玩雪時扶蘇累得大喘氣,不知道灌進去了多少涼風。
始皇對夏太醫的醫術贊不絕口
“有愛卿在,朕再不必擔憂太子生病了。”
夏太醫矜持地回道
“是殿下自己身子骨日漸強健,非臣之功。”
這當然是客套話,
誰也沒當真。
扶蘇依然覺得自己口渴
“夏太醫日后別將暖鍋的湯底調得那么咸了,這也太咸了。”
吃的時候不覺得,后頭猛喝水時才察覺到問題。
不僅扶蘇在喝水,始皇也在喝。但始皇認為多喝點水就能解決兒子生病的隱患,非常值得,并不放在心上。
夏太醫因而嚴肅地拒絕了太子殿下的建議,不愿意改正這一點。
既然陛下覺得可以,那他當然得聽。
昨夜開始下的那場雪至今還沒停,不過下得不如夜間那么大了,地上的積雪又是厚厚一層。
早間侍者曾去掃過,想清理出一條道來。結果沒一會兒又被雪覆蓋了,地上還凝結出了薄冰,走起來更加不便。
顯然光用掃帚掃是不夠的,侍者只好去取了墨家新研制的清雪工具來。最后發現什么工具也沒有粗鹽好使,直接將鹽粒灑在路上,雪就會化成水流走。
恒山郡的治所嚴格來說距離海邊并不是特別遠。
自從仙湖鹽池的鹽被大量運送到各地售賣之后,海水曬出和煮出的鹽吃的人就不多了。官方的細鹽賣得不算貴,庶民有條件的都會選擇物美價廉的細鹽吃。
原本的海鹽沒了用途,直到大家想起來用它可以防止冷水結冰。前幾天第一場雪落下時,廣陽郡就緊急送了一批海鹽過來。
雖然都是未曾經過過濾的粗鹽,可反正也是用來除雪的,沒有必要非得過濾。
用過早膳之后父子倆坐在桌案前賞雪。
依舊是昨日那個位置,因為沒了人在外頭打雪仗,倒是安全不少。
始皇取出之前沒看完的書,繼續。扶蘇則捧著溫熱的茶杯,有一口沒一口地喝著,聽蒙毅匯報各地傳來的雪訊。
因為秋日那會兒提前給咸陽提過醒,各地早就做過防災預案。如今雖然暴雪紛飛,引發的災害問題倒是不算嚴重。
是以緊急的奏折不多,其他折子扶蘇和蒙毅配合著也就處理了。始皇便能清閑地看看書,不必太為雪災煩心。
蒙毅說道
“這些年棉花的推廣種植成效不錯,雖還做不到人人都有厚實的棉襖穿,北方這里每戶至少能有一條薄棉被。”
像這樣的防寒物資,自然得緊著最冷的地方優先供應。尤其寒災在即,今年秋季收成的棉花基本都被運到北邊出售了。
有些特別窮苦的人家,便允許他們賒賬購買。倘若實在擔心還不起賬,也可用勞役抵債。
不過這都得是冬季過去后的事情了,冬季時各戶還是窩在家里貓冬,不必煩惱還債的問題。
有薄棉被,日子就比往年好過很多。
以前他們連棉被都沒有,再厚實的衣服也都是單衣。即便想往里頭填充什么,也頂多找些柳絮蘆葦等物,實在不怎么保暖。
那樣的東西看著蓬松,一壓就扁了。
一大家子共用一張薄被,聽著好像很寒酸,對庶民來說已然是曾經想
也不敢想的好日子。反正冬季也不用時常出門,全家一起裹著被子取暖,寒冬就能熬過去了。
除卻這個,工匠們還研究出了用磚砌炕的法子。就是磚比較昂貴,底層庶民不一定用得起。